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蒲城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蒲城县

位于渭南地区中部,县城距渭南市区56公里。土地面积1564平方公里。耕地172.6万亩,占总面积的73.6%。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呈坡阶式递降。海拔345~1282米,县城海拔480米。主要山脉有太白山、五龙山、尧山,以太白山最高,主峰海拔1282米。境内有洛河、白水河和大峪河三条河流。最大的洛河,境内流长35公里,流域面积417平方公里。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6℃;年日照2362小时;年降水量552.9毫米,多集中于7~9月;无霜期222天;自然灾害以干旱为主。有林地22.3万亩,占土地面积的13%。经济果林以苹果、酥梨、蚕桑、红枣、柿子为主,有20多个品种;用材林木以杨、桐、槐为主,遍布全县,木材蓄积量29.8万立方米;野生植物近170余种,中药材85种,以枸杞为主;可利用草场面积11.6万亩,秦川牛、奶山羊品种最优,驰名中外;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的有9种,其中煤、石灰石、大理石和白云岩的储量最为丰富,分别约在3亿吨、405亿吨、500万吨和1000万吨以上,素有“渭北黑腰带”和“建材之乡”的美称。水资源可利用总量2.7亿立方米。辖城关、孙镇、兴镇、党睦、罕井、永丰、荆姚7个镇和龙阳、钤铒、龙池、孝同、陈庄、东杨、椿林、平路庙、东陈庄、翔村、保南、上王、蔡邓、东党、西头、大孔、高阳、坡头、三合、苏坊、甜水井、原仁、贾曲、马湖24个乡,373个村民委员会,2490个村民小组。全县人口67.34万,其中农业人口61.05万,占人口总数的91%。人口自然增长率21.60‰。因县城东有蒲石村而得名,夏商属雍州,西周封贾国,春秋属晋,秦置重泉,北魏太和十一年(487)设南白水县,西魏大统六年(540)始称蒲城。唐开元四年(716)更名奉先,宋开宝四年(971)复名蒲城。1949年后,隶属渭南地区行政公署。1958年,蒲城与白水,澄城合为一县,辖区永丰划归大荔,1961年恢复原建制及所辖区域。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2个。唐睿宗桥陵、唐玄宗泰陵以及泰陵陪葬墓——高力士墓等唐陵墓群,由西向东,依山而立,陵地石雕群气势宏伟。战国时的贾大夫墓,唐代去麾将军碑、高力士碑,城内的南寺唐塔、北寺宋塔、文庙、六龙壁、杨虎城将军故居、勿幕图书楼等名胜古迹保留完好,是陕西省重要的旅游地之一。
1990年全县社会总产值10.2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8.42亿元,国民收入4.91亿元,县属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12亿元。农业总产值3.83亿元,粮食总产量2.75亿公斤,人均占有粮食410公斤,为国家提供商品粮5950万公斤。棉花435万公斤,油料1205万公斤,烤烟334.1万公斤,梨、苹果9000万公斤,蚕茧2.67万公斤,大家畜存栏7.97万头,生猪存栏7.02万头。乡镇企业141户,产值4804万元;村及村以下企业上万户,产值1.51亿元。从业人员2.3万人,占农村劳动者总数7.3%;乡镇企业总收入1.34亿元。主要产品有原煤、水泥、白灰、硫铁矿石、黄板纸、包装箱、果脯以及机械、化工原产品共4大类30多个品种。被列入省级先进企业6个,获部、省优产品4种。名特产品特种变压器、挂毯等出口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传统烟花炮竹享誉中外,荆姚镇为“全国百颗明星乡镇”之一。全县共有县属工业企业210户,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32户,集体企业178户。工业总产值4.56亿元。主要骨干企业,省、地属的有蒲白矿务局、蒲城氮肥厂、蒲城汽拖配件厂等,西北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正在蒲城孙镇建设;县属工业企业有纺织厂、变压器厂,县煤矿、卫生材料厂、乳品厂、塑料厂、面粉厂、肉联厂等。名优产品铁维强化全脂奶粉荣获全国儿童生活用品“金鹿奖”;脱脂药棉、脱脂纱布、425#水泥分别荣获省优称号;婴儿配方奶粉、SID系列节能接地变压器荣获省优秀新产品称号;新研制的“世界地球钟”填补了世界空白,在1991年中国科技之光展览会上获发明奖。全县有各类商业机构4260个,从业人员1.15万人,其中个体商业网点3568个,从业人员5684人。1990年农副产品收购额1.19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03亿元,财政收入2977.9万元,财政支出3965.2万元;银行存款余额2.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75亿元。西(安)韩(城)、西(安)延(安)、蒲(城)铜(川)、坡(蒲城坡底村)尧(澄城尧头镇)4条铁路穿境而过,途经143公里,15个车站分布其间。渭(南)清(涧)、西(安)禹(禹门口)2条公路干线在县境内总长122.24公里。县乡公路形成网络,交通便利。1990年县公交系统完成公路货运量4.23万吨,客运量112.2万人次。有邮电分支机构20个,90%以上的自然村通邮。电传收发报、载波长话、城区自动电话的安装使用,实现了邮电通讯的现代化。市话用户543户,报刊发行量2.2万份。全县有文化馆、图书馆、新华书店、乡镇文化站等文化机构和单位40个,1个专业剧团,4个影剧院和82个电影放映单位。全县有中、小学725所,职业中学5所,中师1所,中技1所,教师5693人,在校学生9.52万人。幼儿园4所。成立了农业、卫生、水利、农机、化工、数学等13个学会,共取得科研成果7项,获省、地、县科技进步奖18项。全县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8个,拥有病床991张,专业技术人员1256人,农村医疗站439个,有乡村医务人员1332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17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6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5亿元。
蒲城县是陕西省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之一。农业人均耕地2.83亩,可浇地68.8万亩,占总面积的40%。1990年粮食面积156.6万亩,总产27.45万吨,交售公购粮7.64万吨,向国家提供商品粮5.95万吨;棉花面积13.8万亩,总产4351吨;油料13.2万亩,总产1.21万吨。蒲城县是全省桑烟果基地。1990年烤烟2.1万亩,产量3342吨,产值472.7万元;苹果7.06万亩,产量7500万公斤,产值9亿元,酥梨9371亩,产量1500万公斤,产值2100万元。“秦申优质烟叶基地”生产的优质烟叶销往上海等地,并有部分出口。养蚕业的兴起,带动了蚕丝加工业的迅速发展。蒲城是陕西省秦川牛主产区和笼养鸡基地之一。1990年全县秦川牛存栏7.02万头,比上年增长4.4%,禽蛋产量4278吨,比上年增长7.8%。
蒲城县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煤炭资源丰富,储量约3亿多吨,素有“渭北黑腰带”之称,年产原煤25.2万吨;石灰岩储量约405亿吨,生产的水泥、白灰畅销省内外,各色大理石储量500多万吨,化工资源丰富,硫酸钠年产量41万多吨。煤炭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国家投资的蒲城电厂和县办热电厂正在建设之中。“八五”期间拟新建和扩建“五厂两矿”:即建立4800绪的县办缫丝厂;扩建秦蒲肉联厂,使生产能力达到600吨;新建皮革加工厂;分两期建成一座2.4万千瓦的蒲城热电厂;扩建蒲城县煤矿和新建蒲城县高阳煤矿,使蒲城经济在今后十年有一个较快的发展。


蒲城花炮历史悠久,素以“门类齐全,色彩绚丽,品种独特”而享誉国内外。1987年曾应邀赴法表演,得到密特朗总统的题词盛赞。近年来,形成了以兴镇、甜水井乡为基地,以县花炮厂、兴镇花炮厂和甜水井花炮厂为龙头的花炮企业集团,年产值达1600多万元。设有“陕西省花炮生产研究所”和“陕西省花炮质检站”,花炮质量不断提高,畅销全国各地,曾多次在北京、广州、西安、西藏等地的重大庆典活动中大放光彩。

蒲城县

西魏废帝三年(554年)以南白水县改名。治所即今陕西蒲城县。唐开元四年(716年)改名奉先县。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复为蒲城县。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