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蒙古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蒙古马Mongolian pony古老的草原型地方品种,属兼用型马。原产于蒙古草原,中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东北、华北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均有分布。它不仅对中国各地的马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对整个中亚及东欧一带的马种也有一定影响。 外形头大而粗重,颈短而厚,鬐甲较低,肩较短而直立,背腰平直,尻短斜宽,胸宽、深中等,腹大稍垂,四肢粗壮有力,蹄质坚实。距毛发达,鬃、鬣、尾毛粗、长、且茂密。平均体高公马约127.7 cm,母马约127.2 cm。毛色复杂,以骝、青、黑栗、兔褐毛居多,几无白章别征。蒙古马体质粗糙结实,适应性和抗病力均强,能吃苦耐劳,富有持久力。可供乘、挽、驮各种用途。 蒙古马俗称“鞑子马”。我国马的最古老品种之一。原产蒙古高原。广布于我国各地。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亦有分布。体质粗壮结实,头较粗重,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被毛深密,毛色复杂。体形较小, 平均体高120—130厘米,体重260—370公斤。具有耐粗饲, 抗寒冷,耐劳苦和适应性强等特点。大体可分为乘挽兼用和骑乘两大经济类型。一匹乘挽兼用型蒙古马,挽铁轮车载重500公斤,日可行50公里,可连续役使多日。日可耕地五亩。骑乘性能亦良好, 耐久力强;骑乘型,有走马和奔马两种, 力速兼备。日行8小时可走75—100公里。由于各地生态环境和蒙古族牧民的饲养管理方法不同,体质结构也不尽相同。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乌珠穆沁马、伊克昭盟乌审旗的*乌审马,海拉尔东南的索伦马和吉林农安的虎头马等最为优良。其在内蒙古的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蒙古马马的一个品种。原产蒙古高原。占中国马匹总数的1/2以上。平均体高120~130 cm,体长130~135 cm、体重260~370 kg。一般农区使役年龄可达到18岁。分乌珠穆沁马、百岔铁蹄马、乌审马3大类群。 蒙古马 蒙古马产于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及锡林郭勒草原。此马耐寒冷,宜放牧,抗病力强,对自然气候与环境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不惧严寒酷热,富有坚韧的持久力。毛色以棕红最多,白色或黄红色次之,骨骼健壮,肌肉发达,背腰平直,四肢强健,蹄质坚硬。尤以锡林郭勒草原所产为最佳,善奔跑,速度快。其肉色鲜红细嫩,无膻味,味美可口;其皮质良好,张幅宽大,皮板肥壮,厚而坚实,可大量饲养用于食用及皮革工业。 ☚ 三河牛 骆驼 ☛ 蒙古马中国马的古老品种之一。原产蒙古草原。体格不大,体质粗糙结实,头较粗重,额宽,眼眶突出,颈短厚,鬐甲低短,背腰平直,腹大稍垂,四肢粗壮直立,蹄坚实,距毛多,关节、肌健发达。被毛密生,毛色复杂。体高120—130厘米,体重260—370公斤。耐劳,不畏寒冷。耐粗饲,采食性强,适应性好。 蒙古马 蒙古马挽乘兼用型马品种。魏时,蒙古马传入天水境内。元初,蒙古马大量涌入,经与本地马混血杂交,形成秦州当地品种。体格较小,四肢健壮,使役持久力强。毛色以骝毛、黑毛、栗毛为主,青色次之。公马体重315公斤,母马285公斤。平均体高128.06厘米。全市均有分布,1989年约有3万匹。2006年饲养量9261匹。 ☚ 安哥拉兔 河曲马 ☛ 蒙古马Mongolian Pony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