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蒙古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蒙古文蒙古族曾使用过回鹘式蒙文、八思巴字、蒙古文、托忒(陶德)文等多种文字。目前,蒙古族使用着两种形式的文字,即胡都木文和托忒蒙文。托忒文(todo),是操卫拉特方言的新疆蒙古人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托忒”在蒙语里是“清楚”之意。托忒文是公元1648年在胡都木蒙文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托忒蒙文共有32个字母,其中元音7个,辅音25个。字序从上到下,行序从左往右。经过蒙古族各方有识之士的共同协商,于1975年成立了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北京等8个省市自治区蒙古语文工作协作小组(简称8协组)。担负起全国蒙古语文的统一协调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82年发布了在蒙古族群众聚居地区推广现行蒙古文的79号文件,还批准了推广和普及蒙古文的长远规划。1945年,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蒙古族转用了以俄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俗称“新蒙文”或“基里尔字母蒙古文”。此文字至今仍在使用着。 蒙古文❶蒙古族使用的文字。属拼音文字类型。以回鹘文字母为基础创制。初时约有十九个字母, 其中辅音字母十四个,元音字母五个。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改革, 至十七世纪回鹘式蒙古文发展为两支。一支是使用于卫拉特方言区对原有蒙古文稍加改进的托忒蒙古文, 现仍在新疆的蒙古族中使用; 一支是通行于蒙古族大部分地区的现行蒙古文。现行蒙古文有二十九个字母, 其中二十四个辅音由二十四个辅音字母表示, 七个元音由五个元音字母表示。多数字母依出现在词内位置的不同而写法不同,有词首、词中、词末三种变体: 无大写字母,词首元音须冠字头符号。有专为转写非蒙古语词制订的字母。字体有印刷体和楷书体两种,十分近似。拼写时以词为单位上下连书,行款从左向右。现存最早的文献一般认为是十三世纪二十年代的《也松哥碑铭》。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重性) 蒙古文 蒙古文蒙古族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早期的蒙古文字母读音、拼写规则、行款都跟回鹘文相似,称作回鹘式蒙古文。现存文献以《也松格碑》为代表。一般认为有19个字母。其中表示元音的5个,表示辅音的14个。大部分字母有词首、词中、词末3种变体。书写时字序从上到下,行序从左到右。回鹘式蒙古文到17世纪发展成为两支: 一支是通行于蒙古族大部分地区的现行蒙古文; 一支是只在卫拉特方言区使用的托忒文。 ☚ 蒙古畏兀字 托忒蒙古文 ☛ 蒙古文 118 蒙古文蒙古人民的传统文字,也是我国蒙古族现行的文字。蒙古文已有700—800年的历史,是在回鹘文基础上创制的拼音文字。它在长期的发展中字母有所增减,拼写法有所改进。现行蒙古文有31个字母,其中元音字母7个,辅音字母24个。多数字母在词首、词中和词尾有不同的写法。蒙古文字母上下连写,字序下行,行序由左至右。 ☚ 少数民族文字 藏文 ☛ 蒙古文蒙古族现行的一种拼音文字。在回鹘字母基础上形成。 蒙古文蒙古人使用的拼音文字。其字母表源于回鹘文,包括5个元音字母和14个辅音字母。字母在词首、词中、词末有不同的变体,从上到下以词为单位连写。行款是从左往右竖写。字母的数量、形体、拼写方式等早期与回鹘文基本相同。因此把初期的蒙古文又称作“回鹘(体)蒙古文”。关于这个文字创制的具体年代,尚未发现直接的证据,学者们存有不同的意见和推测。不过,至少有700年以上的历史,它的现存实物资料中,年代最早的是1225年的《也松格碑》(《成吉思汗石》)。17世纪中叶(1648),在回鹘式蒙古文基础上出现了又一种蒙古文——托忒文(“托忒”是“清晰”的意思),这是为新疆地区蒙古人设计的方言文字。在1982年新疆蒙古人宣布自愿放弃已使用300多年的这个文字,恢复对胡都木蒙古文即传统蒙古文的学习和使用。蒙古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得到不断改进,尤其自50年代以来发展变化很大,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现在有28个字母,其中元音字母5个,辅音字母23个,还有转写汉字的几个特殊字母,能够全面、准确地表达蒙古语的语音系统,包括借词语音。字母形体有了改进,更加美观和便于书写。正字法经过全面审理和规范,更加合理和系统化了。蒙古人民共和国于1945年实行文字改革,创制了以俄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俗称“新蒙文”(与此相对,传统蒙古文被称为“老蒙文”或“旧蒙文”),又称“斯拉夫蒙古文”或“基里尔文”。不过,在民间仍有人一直学习和使用传统蒙古文。据蒙古《真理报》1990年6月3日报道,蒙古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作出决定,要恢复学习和使用传统蒙古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