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董显光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董显光1887—1971浙江宁波人 董显光
董显光
董显光 董显光1887—1971浙江宁波人,1899年随家迁沪,中学毕业后应邀到浙江奉化龙津中学任教,1907年入商务印书馆工作,1909年赴美留学,先就读密苏里州堪萨斯城巴克学院两年多,后转密苏里大学研究读新闻,1912年又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普利策新闻学院学习,同时在《独立》杂志撰写书评,并在当地报纸兼做记者,曾采访西奥多·罗斯福总统。1913年取道日本回国,途中曾采访孙中山。回国后,经孙中山介绍在英文日报《中国共和报》担任副编辑,代表上海几家国民党报纸到北京采访反袁斗争情况。袁世凯称帝后,他受聘为英文报《北京日报》主笔,曾揭露袁勾结日本的阴谋,后任《密勒氏评论报》副编辑。此间曾赴美,兼《北京日报》驻华盛顿记者,1925年在天津创办《庸报》自任发行人、主笔、编辑、记者兼广告经理,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他站在蒋一边。1929年夏被录聘任英文《大陆报》总经理兼总编辑,11月随访日、美、英、法、意等国,1934年经蒋介石介绍加入国民党,曾接受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上海办事处主持检查外国新闻的使命,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从事国民党新闻宣传工作,1947年5月任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委员兼新闻局局长,1949年迁居台北,任中国广播公司总经理兼台北《中央日报》董事长,作为蒋介石的使者频繁游说欧洲、日本。1952年任台湾当局驻日“大使”,1956年任驻美“大使”,1958年卸任。1971年病逝于美国。主要著作有《一个中国农夫的自述》(即《董显光自传》)、《蒋介石传》、《中国和世界报刊》)等。 ☚ 揭帖 斯觉报 ☛ 董显光1887—1971浙江宁波人。早年在苏州、上海读书,1906年任宁波龙津中学教员,此时与蒋介石结识。1909年留学美国,先后在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就读,攻读硕士学位。1913年春回国,途中得遇孙中山,董即时采访,并将报导寄给纽约一家报纸,从此小有名气。抵达上海后,经孙中山介绍,任《中国共和报》编辑,后任《北京日报》主笔、《密勒氏评论报》副编辑,撰文揭露袁世凯的卖国罪行。1925年在天津创办《庸报》, 自兼发行、主笔、编辑、记者数职。1927年支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9年应聘任上海《大陆报》总经理兼总编辑。同年随杜锡珪出访欧洲。1934年经蒋介石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抗日战争开始后,历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第五部副部长、代部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及国际宣传处处长,中央政治学校新闻学院院长。曾随蒋介石访问印度、缅甸及参加开罗会议。1947年任南京行政院政务委员兼新闻局局长。1949年迁居台北,历任台湾国民党“中国广播公司”总经理兼台北《中央日报》董事长,驻日、美“大使”、外交顾问、中央评议委员、“总统府”顾问等职。1971年在美国病故。著有《董显光自传》、《中国和世界报刊》、《蒋总统传》等。 董显光 董显光浙江鄞县人,1887年生。早年毕业于上海清心中学,1909年留学美国,入密苏里巴克学院及密苏里大学专攻新闻及法律。1912年在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普利泽新闻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同时任《纽约时报》《世界报》记者,《独立报》副总编辑。1913年回国后任英文《民国日报》副总编辑、《北京日报》主笔、《密勤氏评论报》副总编辑、交通部参事等职。1925年在天津主持 《庸报》 工作。1927年以后,任英文《大陆报》总经理兼总编辑、《时事新报》与《大晚报》总经理。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军事委员会第五部副部长兼代部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政治学校新闻学院院长。其间曾随蒋介石访问印度、缅甸及参加开罗会议。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8年任行政院政务委员。1948年5月至1948年8月任 “新闻局” 局长。1949年去台湾,先后任蒋介石办公厅宣传组长、台湾“中国广播公司”总经理兼《中央日报》董事长。1952年8月至1956年5月任台湾当局驻日本 “大使”。1956年4月至1958年8月任驻美国“大使”。1958年8月以后历任“外交部”顾问、“总统府”资政等职。1950年8月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委员。1971年在美国病逝。著有 《董显光自传》《蒋总统传》 等书。 ☚ 董树藩 董萍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