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董希文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董希文
董希文
董希文1914——1973浙江紹興人,1914年生。1932年杭州惠蘭高中畢業後,考入杭州之江大學土木系。第二年改學美術,考入蘇州美術專科學校。1934年回杭州,入國立藝術專科學校預科學習,後又考入該校本科。1938年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借讀半年,後又去湖南沅陵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學習。1939年隨校再遷昆明,畢業後由學校推薦去越南河内美術專科學校學習,未幾歸國。1940年到貴州省合作委員會編輯股任職,創作《最後的家當》等版畫。1943年在國立敦煌研究所臨摹壁畫。1946年在蘭州、蘇州舉辦“董希文敦煌壁畫臨摹創作展覽”; 同年去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任教。1949年,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 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人民英雄紀念碑雕塑創作組組長,並作《武昌起義》浮雕草圖。1962年中央美術學院成立董希文工作室,並任油畫系教研室主任。曾任第二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美協創作委員會委員和繪畫組副組長,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研室主任。1973年逝世。年59歲。作品有油畫《苗女趕場》、《瀚海》、《戈壁駝影》、《哈薩克牧羊女》等。著有《從中國繪畫的表現方法談到油畫中國風》、《素描基本練習對於彩墨畫教學的關係》等,並有《董希文畫輯》、《董希文作品選集》 出版。 董希文现代油画家。1914年6月27日生,1973年1月8日去世。浙江省绍兴人。1932年考入杭州浙江大学土木系,1933年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34年入杭州美专学习油画。1939年赴越南学习。1942年赴重庆。1943年7月赴敦煌临摹壁画。1946年在兰州举办“董希文敦煌壁画临摹创作展览”。1946年于北平艺专任教。1949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52~1953年任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起稿组组长。1952~1953年作《开国大典》。1955年沿长征路线写生,作画250余幅。1962年中央美术学院设立董希文工作室。1948年作《哈萨克牧羊女》(160cm×127cm)。1960年作《百万雄师过大江》。1962年作《山歌》(53cm×40cm)。1962年作《江孜街头》(81cm×54cm)。 董希文 董希文1914—1973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浙江绍兴人。1933年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第二年转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1939年入法国国立河内美术专科学校。1943年赴敦煌任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1946年执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兼任北平中国美术学院副研究员。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作品《开国大典》。 ☚ 王式廓 华君武 ☛ 董希文 董希文1914—1973Dongxiwen现代油画家。1914年5月5日生于浙江绍兴柯桥光华偻村,自幼立志从事美术创作。1933年,考入苏州美专;1934年秋,转至国立杭州艺专,从此他在林风眠、潘天寿的指导下,积极进行个性风格的探索。正当他的绘画艺术向更高阶段发展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董希文辗转上海、湖南、贵阳、云南等地,坚持学习,绘制抗日宣传画,收集劳苦大众生活素材,创作了许多反映农民生活的作品,揭开了他走向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的良好开端。毕业后,董希文曾去越南河内学习;回国后,在贵州省合作委员会任临时编辑。刻过许多抗日宣传画,最著名的是揭露社会黑暗的《苗女赶场》(1942年)。1943年7月,赴敦煌,临摹古代石窟壁画,吸收艺术营养,获益匪浅。1946年,他受邀北上,任国立北平艺专副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他运用敦煌壁画大面色块和宏大布局手法,创作了《开国大典》、《北平入城式》等优秀作品,表现了画家对祖国获得新生的欢欣鼓舞之情; 开创了我国大型历史画的发展道路。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期间,董希文积极从事教育和创作活动,他深入藏区和红军长征地区搜集素材,创作了反映藏民生活的《千年土地翻了身》、《牧羊女》,以及具有回忆录性质的《红军过草地》、《泸定铁索桥》等一系列优秀作品。 开国大典 董希文 ☚ 关山月 吴冠中 ☛ 董希文 董希文1914——1973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浙江绍兴人。1933年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第二年转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1939年入法国国立河内美术专科学校。1943年赴 敦煌任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1946年执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兼任北平中国美术学院副研究员。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作品 《开国大典》。 ☚ 关山月 华君武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