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佛郎机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火藥器部 > 火炮 > 佛郎機銃 佛郎機銃 fólángjīchòng 設有瞄準裝置之子母炮(銃)。明正德末年由佛郎機國(葡萄牙)傳入,嘉靖初始成批仿製,並加改進。其制,有大、中、小三樣多種型號。其母銃或銅或鐵鎔鑄,身管細長,口徑較小,有前後二照星,用以瞄準;後部鑄巨腹,上開長孔,以裝子銃(彈藥);尾安木柄,便於執銃。通常以堅木爲架,或騾馬馱負。其子銃五至九個,類小銃,熟鐵製,可預裝火藥鉛彈,作輪番發射。舉發時,將子銃一個入“巨腹”,執銃者握尾柄,眼看二照星,瞄向目標,將母銃高低左右轉動相對,燃發之,可射遠百餘丈。較明前期火銃裝填方便,射速加快,射程增遠,命中率提高。係明末清初軍中主要火器裝備之一。大者用於艦船與防守城堡營壘,中者隨軍機動參戰,小者祇爲單兵武器。現藏於首都軍事博物館之六門佛郎機炮,均爲銅質。其中“勝字四十二號”,母銃口徑三十八毫米,全長九十一厘米;子銃口徑三十五毫米,長二十三厘米。明·戚繼光《紀效新書》卷十五:“其妙處要母銃管長,長則直而利遠,子銃在腹中要兩口對合,則火氣不泄……其妙處在今添出前後二照星,後柄稍從低,庶不礙托面以目照對其準……務要子母二銃之口圓徑分毫不差,乃爲精器也。”《明史·兵志四》:“至嘉靖八年,始從右都御史汪鋐言,造佛郎機礮,謂之大將軍,發諸邊鎮。佛郎機者,國名也。正德末,其國舶至廣東。白沙巡檢何儒得其製,以銅爲之,長五六尺,大者重千餘斤,小者百五十斤,巨腹長頸,腹有修孔。以子銃五枚,貯藥置腹中,發及百餘丈,最利水戰。駕以蜈蚣船,所擊輒糜碎。”參閲明·胡宗憲《籌海圖編》卷十三、明·茅元儀《武備志·火器圖說》、清·袁宫桂《洴澼百金方》卷四。 大樣佛郎機 佛郎机铳明代中、小型佛郎机火器。设有瞄准装置之子母铳。明嘉靖初仿制。明代戚继光《纪效新书》卷十五: “其妙处要母铳管长,长则直而利远,子铳在腹中要两口对合,则火气不泄……其妙处在今添出前后二照星,后柄稍从低,庶不碍托面以目照对其准……务要子母二铳之口圆径分毫不差,乃为精器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