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营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营田

 指对公田的经营。“经营”在这里指的是对荒地、无主土地和没收的土地进行垦种和管理。《文献通考·卷七》:“齐高帝敕桓荣祖修理芍陂田,曰:‘卿但努力营田,自然平殄虏寇。’”据《齐书·长沙王道憐传附子义欣传》上说,修复芍陂可灌“良田万顷”。这里显然指的是管理和垦种好所管营田区的土地。到了唐代后期,内地广泛设屯田区,当时的人们也有称营田为屯田的。但到唐接近末期时,营田与屯田却是有着显著不同之处。如唐朝前期的屯田,军屯主要劳力是戍卒,民屯主要劳力是迁徙而来的。而这时营田的劳动力,按《新唐书·食货志》所说:“宪宗末,天下营田皆雇民或借佣以耕”。意思是说,营田主要是仆人或出租来耕种的。而被雇或承租的主要的并不是缺地少地的贫民,按《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八》记载:“招致农民强户,谓之营田户”。在卷二百九十一又说:营田区的劳力主要是“高赀户”。“强户”和“高赀户”就是农村中的富裕户。为了加强对这些营田户的管理和控制,唐朝在各道设营田使,多由节度使兼领,州县设营田务。各地营田户都归隶于营田户,而不隶属于州县,也不负担州县的徭役,他们根据用官牛与否,决定交出地租六成或四、五成。到了唐末五代之时,营田又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官田转化为私田的现象。其原因一是营田的农户负担加重,如牛死而租不减。一是营田侵占非营田农户的土地或强迫农民充当营田户,国家纳税户减少,而营田收入又常被管理营田的官员侵吞。于是在五代县、周都曾宣布撤罢营田务及营田区,农户隶属州县,田、庐、牛、农器等,都归营田户作为永业。

营田yíng tián

屯田。政府募军或募民开垦土地,征集军饷。杜甫《兵车行》:“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营田yíng tián

〖名词〗
官职名,即营田使。设于边区,掌管屯田事务(1)。《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且今节度观察使及防御营田诸小吏等,尚得自举判官,无间于已仕未仕者。——况且现在的节度使观察使以及防御使、营田使等小官吏,还可以自行选用判官,不用区分他已经有官职没有官职。

营田

❶ 置田,买田。《南史·何胤传》:“山侧~二顷,讲隙,从生徒游之。”
❷ 屯田。杜甫《兵车行》:“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

耕种

耕种

耰 畋 田(田种) 农(农种) 耘耕 耕耨 耕艺 耕植 耕殖 艺植 敷菑 播耕 垦岱 芸耨 耒耜
耕种与收获:耕敛
耕种与渔业:耕渔
耕种土地:农耕 农亩 田农
 农稼,农耕:农圃
 农耕与蚕桑:农桑 农蚕
 耕种该休耕的土地:陈耕
耕种田地:耕(耕畲;耕畴) 种田 种地作田
 种田与养蚕:耕桑
 种田与治学:耕学
 种田与收获:耕获 耕穑
 耕种旱地:陆作
租种土地:佃(佃田;借佃;种佃) 僦田揽田 贳廛 租地
政府利用士兵在驻扎的地区种地:屯田 耕屯 军屯 营田 留田 留屯
 戍边屯田:边屯
开始耕种:开耕 开犁 开锄
按季节耕种,不误农时:望杏瞻蒲 望杏瞻榆
趁雨时耕耘:雨耕
努力耕种:劝耕
致力耕种:力田
细致地耕种:精耕细作
(耕耘种植:耕种)

另见:耕作 耕地 种植

☚ 种植   播种 ☛

购物

购物

买市
购买货物:市物
 商店买进货物:进货
购买田产:营田
买酒:酤(酤酒;行酤) 市沽 沽酒 打酒 市酒 买春(玉壶~)
买药:赎药 抓药 请药 裹药
买肉:市脯
买进粮食:买籴
 买进谷物:货籴
 收买粮食:贩籴
买零食:买嘴
购买长期使用的器物:购置
(买物品:购物)

另见:上街 街市 买 货物 商品

☚ 买的方式   置办 ☛

经营

经营

营(营运;营干;营致) 经 办
经营产业:治产 营产
 经营田产:田殖 营田
 经营家业:治生 营家
经营运输:营运
开始经营:经始
 开创经营:开略
缔造经营:缔纶
国家经营:国营 公营
国家指定某机构经营某种物品:榷 拘卖榷易 拘榷 拘确 专卖
 专卖货物:榷货
 国家监督专卖:监榷
 官府对茶叶实行征税、管制、专卖的措施:榷茶
 汉以后历代政府所实行的酒专卖制度:榷沽 榷酤
 一切管制酒业取得酒利的措施:酒榷
私人经营:私营
经营方法或门路:生意经
苦心谋划经营:惨淡经营 惨淡经营 经营惨淡 经营惨淡
善于经营:钻挤
费尽心思艰苦经营(企业、实业):苦心经营
经营获利:转致
经营状况有所好转:扭亏为盈
改变经营状况,使之由坏变好:扭亏增盈
(筹划并管理企业等:经营)

另见:筹划 管理 企业 商业 赢利 亏损

☚ 经营   经商 ☛

营田land management

见“屯田”。

营田

营田

唐五代国有土地的一种形式。唐前期边境屯田叫营田。唐后期至五代营田成为安置流民的一种手段,“雇民或借佣以耕”,其性质和传统的民屯一样,并以官庄形式组织生产,叫营田官庄。营田土地除无主荒地外,还有没入田土。唐前期即设有营田使,主持诸道营田,常与支度使一起由节度使兼任。唐宣宗时诸道设营田务,五代继之。五代后周郭威以营田土地赐给营田户,作为永业。

☚ 退田   倍田 ☛
营田

营田

❶即“屯田”。北魏宣武帝时 (500—503) 命范绍为西道6州营田大使,实即“屯田大使”,因此屯田也称营田。唐代后期,内地设置很多屯田区,人们多将屯田称为营田。唐各道设营田使,州县设营田务,管理营田。宋承唐制,设营田大使、营田使,管理营田事务。唐、宋时,多称军屯为屯田,民屯为营田。元、明、清各代通称屯田,少有营田之称。
❷开垦荒地发展生产。《旧唐书》 卷八三《张俭传》:“俭单马推诚,入其(思结)部落,召请首领,布以腹心,咸匍匐启颡而至,便移就代州。即令(俭) 检校代州都督,俭遂劝其营田。每年丰熟,……表请和籴,拟充储备,蕃人喜悦。”(参见“屯田”)

☚ 荷兰王田   圈地 ☛

营田

❶经营田产; 置办田地。

❷屯田。

营田

唐代屯田名称之一。一般与“屯田”通用。唐设营田使,管理屯田事务。唐后期,由于战乱,民户减耗,荒地增多,屯田采用出租的方式经营。这些土地称营田,种营田的农民称营田户。州县则设营田务管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