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菩提道次第广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菩提道次第广论

菩提道次第广论

藏传佛教论著。亦作《菩提道次第论》。“广论”是与作者所著《菩提道次第略论》相区别而言。二十四卷。宗喀巴著。宗喀巴(1357—1419),西藏佛教格鲁派创立者。沙弥戒名罗桑扎巴(善慧称吉祥)。青海湟中人。七岁依顿珠仁钦受沙弥戒。十六岁前往西藏深造。二十五岁时已深入研究了“弥勒五论”、《俱舍论》、《释量论》、《入中论》及律藏、五明等,并在寺院立宗答辩,产生了一定影响。三十六岁开始讲经收徒,并通达显密各派教义。他以中观为正宗,月称为依止,以噶当派教义为立说之本,结合自己的见解,建立体系,从倡导戒律入手,进行宗教改革。主张显密教僧人均须恪守戒律,严禁娶妻生子,规定学经次第,严密寺院组织。并著书立说,广收门徒,宣传自己的主张,终于形成一代宗风,正式创立格鲁派。明永乐七年(1409),在帕竹地方政权支持下,于拉萨大昭寺发起大祈愿法会,他被公认为西藏佛教界的领袖,信徒大多崇奉他为教主。后其弟子在各地广为建寺弘法,以其逝世的十月二十五日为宗教节日。著作甚多,藏文全集拉萨版共十八帙,一百六十多种。著名的除此书外,尚有《密宗道次第广论》等。
《菩提道次第广论》于明建文四年(1402)在热振寺撰成。主要阐明三乘渐次修行之道,分为下士、中士、上士三类,并论述止观的修持方法。内容结构基本上依据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按“三士道”次第进行组织。主张在入道之前,应以亲近善知识,思维人身难得作为基础,然后循序渐进,入“三士道”的修行法门。其中“下士道”指脱离三恶趣,升入天善趣的法门;“中士道”指解脱三有轮回,断烦恼证涅槃的法门;“上士道”指发菩提心,修菩提行,证入菩提果的法门。此论的止观修持方法,有三种要道:一、出离心。厌离三有希求涅槃的心,也名“求解脱心”。二、菩提心。就是为欲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志求证得无上菩提的心。三、清净见。也称离“增益”、“损减”二边的“中道正见”。即既不执诸法实有自性,也不拨无(否认它的存在)所生所立的诸法,如实了知“诸法仗因缘而有,就有不乱的因果”,不堕“断边”、“常边”。
宗喀巴作此论后,为使广为流传,又于永乐十三年(1415)在格登寺概括要义,撰成《菩提道次第略论》。同时又将本论的内容,以赞颂功德的方式,摄为四十五颂。此后为此论作摄颂的还有很多。为此论作注疏的有跋梭天王法幢的《硃注》;阿旺饶敦的《墨注》;妙音笑的《黄注》;扎底格什宝义成的《毗钵舍那注》。后来此四家注合刊成上下两函。
此论在西藏盛极一时,但汉地很少流传。1931年法尊在拉萨从安东格西学习此论,后用二年时间译为汉语,1935年冬初版刊印。近年又曾重新印行。

☚ 佛祖历代通载   密宗道次第广论 ☛
0000022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