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莽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莽原 莽原初为周刊。1925年4月24日在北京创刊。附于《京报》发行。鲁迅主编。1925年11月27日出至第23期后一度停刊。次年11月10日复刊,改为半月刊。由未名社出版,韦素园主编。该刊以发表社会批评和文化评论的短文为主,也刊登一些文学创作和翻译作品。鲁迅曾发表《春末闲谈》《灯下漫笔》《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杂文和回忆散文。主要撰稿人还有韦素园、韦丛芜、李霁野、台静农、高长虹、尚钺、曹靖华等,多为未名社成员。1927年12月15日出至第48期停刊。前后共出80期。 ☚ 现代评论 沉钟 ☛ 莽原 莽原初为周刊。后为半月刊。于1925年4月24日创刊于北京,鲁迅编辑,附《京报》刊行,同年11月27日出至第32期停刊:1926年1月10日复刊,改出半月刊,先后由鲁迅、韦素园编辑,由未名社印行,1927年12月25日出至第2卷第23、24期合刊号终刊。鲁迅在《华盖集·题证》中说:“我早就很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因此曾编印《莽原》周刊,作为发言之地”。《莽原》确曾发表了不少注重“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的杂文和其它散文,鲁迅的《灯下漫笔》《春末闲谈》、《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均首先揭载于该刊,收入《朝花夕拾》的回忆散文,曾以“旧事重提”为总题在该刊发表。鲁迅之外该刊的主要撰稿人还有:韦素园、高长虹、韦丛芜、台静农、李霁野、许钦文、尚钺、景宋等。 ☚ 我们的七月、我们的六月 贡献 ☛ 原野 原野坡 圹(圹野;圹埌) 郊原 畴阜原畴 另见:平坦 野外 ☚ 野外 广大的原野 ☛ 莽原 《莽原》mangyuan中国现代文学期刊。1925年4月在北京创刊,由鲁迅编辑,随《京报》发行,为未名社周刊。当时在未名社的文学青年韦素园、韦丛芜、李霁野、台静农、高长虹、尚钺等都成为该杂志的主要撰稿人。1925年11月出至第32期后,由于《京报》停止发行副刊以外的小幅因而停刊;1926年1月复刊,并改为半月刊,由未名社出版,单独发行,仍由鲁迅主编。1926年8月,鲁迅离开北京前往厦门后,《莽原》由韦素园接编,未名社出版,至1927年12月第24期终刊,共出48期,1928年1月,改名《未名》半月刊。《莽原》以发表“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的短文为主,在当时很有战斗力。鲁迅在该周刊发表的著名论文有《春末闲谈》、《灯下漫笔》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发表在改刊后的第1卷第1期,《朝花夕拾》10篇陆续发表在第1卷第5期至第24期上;历史小说《铸剑》(原题为《眉间尺》)则发表在第2卷8.9期上。 ☚ 拓荒者 太白 ☛ 莽原 《莽原》1925年4月24日于北京创刊。鲁迅主编,初为周刊,附《京报》发行,同年11月27日出至第32期休刊。1926年1月10日改为半月刊,由未名社出版,8月鲁迅被迫离京后由韦素园接编。鲁迅阐明该刊以“率性而言,凭心立论,忠于现世,望彼将来”为主旨。它是文艺刊物,又非单纯文艺性的。内容大多为短篇创作和翻译文章,特别重视杂文,与《语丝》等进步刊物相配合,提倡新文化,反对复古主义,批判社会的腐败,与青年学生运动联系较为密切,对女师大事件,“三·一八”斗争有较详细的报道。同时对站在段祺瑞反动立场上的胡适、章士钊之流的政治、思想文化主张做了无情的抨击。该刊发表不少反映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还介绍了大量外国进步文学。刊物内部思想一致,战斗性十分鲜明,曾遭军阀政府迫害。1927年12月25日出至第48期。由于莽原内部分裂而停刊。 ☚ 袁勃 钱亦石 ☛ 莽原鲁迅编辑的文艺期刊。1925年4月在北京创刊。1927年12月停刊。先为周刊,后改为半月刊,主要撰稿人有韦素园、曹靖华等人。内容主要为短篇创作和翻译。鲁迅的一些作品曾发表于此。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