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莴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莴苣wōjù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分茎用、叶用等多种,我国栽培的主要是茎用莴苣,通称莴笋,茎圆棒形,是常见蔬菜。 莴苣wōjù〈名〉一年或两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是普通蔬菜。 莴苣(wō· jù)<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长圆形,头状花序,开金黄色舌状花。春秋两季均可栽培,嫩茎和叶可作蔬菜。莴苣的变种有莴笋、生菜等。“苣”在这个单纯词里作词尾,习惯上读轻声,不宜读jù。 古代名物 > 穀蔬類 > 蔬部 > 常蔬 > 萵苣 萵苣 wōjù 亦稱“千金菜”、“生菜1、“肥菜”。菊科,一二年生草本。種類亦多,大致可分食葉與食根莖兩種:食葉者株矮葉大,名生菜;食根莖者株高葉短,名萵筍。唐·杜甫《種萵苣》詩序:“堂下理小畦,隔種一兩席許萵苣,向二旬矣,而苣不甲拆。”宋·陶穀《清異録·蔬》:“咼國使者來漢,隋人求得菜種,酬之甚厚,故因名千金菜,今萵苣也。”胡樸安《中華風物志》卷六:“肥菜,萵苣也,嶺南謂之生菜,自仲冬至仲夏,以為常蔬。”參閱清·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蔬類·萵苣》。 萵苣 莴苣【同义】总目录 莴苣千金菜 常见蔬菜 常见蔬菜白菜:菘(菘菜;白菘) 心子菜 大白菜黄芽菜 ☚ 蔬菜 根茎类蔬菜 ☛ 莴苣lettuce菊科(Compositae) 莴苣属能形成叶球或嫩茎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学名Lactucasativa L.,又称千金菜。染色体数2n=2x=18。每100克食用部分含水分94~95克、蛋白质1~1.4克、碳水化合物1.8~3.2克、维生素C4~15毫克及一些矿物质。茎叶还含有莴苣素(C11H14O4或C12H36O7),味苦,高温干旱苦味浓,有镇痛催眠作用。 图 1 莴苣的花序和果实 分类和品种 按产品器官分为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两类。 叶用莴苣 包括三个变种: ❶长叶莴苣 (var.longifolia Lam.): 又称散叶莴苣。叶全缘或锯齿状,外叶直立,一般不结球或有松散的圆筒形或圆锥形叶球。欧美栽培较多。 ❷皱叶莴苣(var. crispa L.):叶片深裂,叶面皱缩,有松散叶球或不结球。 ❸结球莴苣(var. capitata L.):叶全缘,有锯齿或深裂,叶面平滑或皱缩,外叶开展,心叶形成叶球。叶球圆、扁圆或圆锥形等(图2)。主要有四个类型: 皱叶结球莴苣:叶球大、质脆、结球紧实,外叶绿色,球叶白或浅黄色。生长期90天左右,适于露地栽培。主要品种如美国的大湖等。酪球莴苣:叶球小而松散,叶片宽阔,微皱缩,质地柔软,生长期短,适于保护地栽培,主要品种有美国的大波斯顿等。直立结球莴苣: 叶球圆锥形,外叶浓绿或淡绿,中肋粗大,球叶细长,淡绿色,表面粗糙。拉丁莴苣: 形成松散叶球 (与酪球莴苣相似),叶片细长(与直立结球莴苣相似)。 图2 结球莴苣 茎用莴苣 〔var.asparagina Bailey(var.angu-stana Irish.)〕 (见莴笋)。 生长发育和产品器官形成 结球莴苣的生育周期包括发芽期、幼苗期、莲座期、结球期和开花结果期。❶发芽期:从种子萌动至子叶展开,真叶显露,约需8~10天。发芽始温4℃,适温15~20℃,高于25℃因种皮吸水受阻,发芽不良,有些莴苣品种(如Grandrapid),其种子在光下发芽较快。各种光质作用不同,红光(波长640~670微米)促进发芽:近红外光和蓝光(波长720~750微米)抑制发芽。 ❷幼苗期:从真叶显露至第一叶序5枚叶片展开,俗称“团棵”,生长适温16~20℃,需20~25天。 ❸莲座期:从团棵至第2叶序完成,心叶开始卷抱,需15~30天。生长适温18~22℃,遇高温长日照易诱发花芽分化,导致先期抽薹。 ❹结球期:莲座叶继续扩展,心叶加速卷抱形成肥大叶球,生长适温白天20~22℃,夜间12~15℃,25℃以上叶球生长不良,易引起腐烂。叶球构成有叶数型和叶重型之别。 ❺开花结果期:从抽薹开花到果实成熟,生育适温22~29℃;温度10~15℃虽正常开花,但不结实。开花后15天左右瘦果成熟。 栽培技术 宜选有机质丰富,疏松保水的肥沃壤土或砂壤土栽培,适宜pH6左右的土壤。栽培季节:中国东北、内蒙古、青海等高寒地区春播夏收;西南山区、华北平原、江淮之间可春播夏收或秋播冬收;长江以南各地秋冬播种,春季收获或秋播冬收。一般采用育苗移植。宜采用当年种子,精选。苗床整平,充分浇水,播后薄盖细土。夏秋之交天气炎热,种子难以发芽,需在温度15~20℃的水中浸种催芽后播种。或用植物激素处理种子,如细胞激动素100ppm溶液浸种3分钟或用赤霉素5ppm溶液浸种6~7小时,催芽效果良好。3片真叶时,按株行距8或10厘米分苗,使幼苗有足够光照和营养,促进叶原基分化。苗床温度白天18~20℃,夜晚12~14℃为宜。 幼苗5片真叶充分展开时定植。北方采用平畦,南方采用高畦栽培,株行距35或40厘米,定植前结合整地作畦,施用腐熟堆肥。定植后,前期结合浇水分期追肥并行中耕,使土壤见干见湿,促进根系扩展及莲座叶生长; 中、后期为使莲座叶保持不衰和球叶迅速抱合生长,形成紧实叶球,需不断均匀供水,以免引起叶球开裂,或球叶开张生长。采收前停止供水,利于收后贮运。叶球紧实及时采收,过早采收影响产量;过迟叶球内茎伸长,叶球变松,降低品质。 叶用莴苣多采用小株留种。中国南方日照长和温度高,花芽分化快,抽薹、开花、结实正常;北方春季采种,气温低,不易抽薹,可在5~6片叶时喷30ppm赤霉素液,并控制浇水,直到抽出花薹,然后追肥、浇水、深中耕,促使根系扩展,叶片扩大,花茎粗壮和花数增多,为开花结果打下基础。 病虫害及防治 莴苣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花叶病。主要虫害有蚜虫、蓟马、地老虎等(见蔬菜虫害)。 霜霉病(Bremia lactucae) 为真菌病。为害叶片,在叶面初发生褪绿或黄绿色病斑,扩大后为多角形,叶背密生白色霜状霉。气温偏低,雨水多,或田间湿度高,病害易流行。防治方法与大白菜的相同。 花叶病(Lettuce mosaic virus,简称LMV) 病毒病。 莴苣lettuceLactuca sativa L.,菊科,莴苣属。一二年生草本。2n=2x=18。原产地中海。花黄色,一般为自花授粉。瘦果灰褐或黄褐色,具冠毛,易随风飞散,应及时采种。分叶用和茎用两类。喜冷凉,忌高温,稍耐霜冻。生长期较短,一般春秋季播种。在温暖季节栽培,种子须在7~15℃下低温处理1~2天后播种,以利出苗。生长适温为11~18℃,温度过高易倒苗。叶用莴苣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大,茎用莴苣在22℃以上会引起先期抽薹。叶球或嫩茎可作菜用。莴苣含有橡胶、糖、甘露醇、树脂、蛋白质、莴苣素等,莴苣素有催眠镇痛的作用,可提炼制药。 莴苣别名笋子、莴笋。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茎无毛,粗壮。基生叶丛生,长圆状倒卵形,茎生叶椭圆形或三角状卵形,上部叶小,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圆锥状,小花15朵,舌状,黄色。全疆各地均有栽培。嫩茎、叶作蔬菜,老叶作饲料。 莴苣菊科莴苣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公元前4500年已有长叶型莴苣栽培。约在公元5世纪传入中国。主要根群约分布于地表20 cm耕层。种子千粒重0.8~1.2 g。染色体数2n=18。种子发芽适温15~20℃。叶片生长适温15~20℃。适宜土壤pH约为6。分叶用和茎用2种类型。 莴苣 莴苣wojuLactuca sativa双子叶植物,菊科,舌状花亚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粗,厚肉质。基生叶丛生,长圆状倒卵形,全缘或卷曲皱波状。茎生叶椭圆形或三角状卵形,基部心形,抱茎。头状花序生在枝端,舌状花黄色,瘦果细小,黑褐色或灰白色,冠毛白色。性喜冷凉。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栽培变种很多,如莴笋(var.angustana)卷心莴苣(var.capitata)、生菜(var.romana)等。茎、叶作蔬菜。 ☚ 蒲公英 莴笋 ☛ 莴苣 莴苣蔬菜名。有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两类。叶用莴苣即生菜,多宜生食,茎用莴苣即莴笋。茎肉细嫩,其嫩叶亦可作蔬菜。相传隋时已传入,据宋代陶谷《清异录·蔬菜门》载,“呙国使者来汉,隋人求得菜种,酬之甚厚,故因名 ‘千金菜’,今莴苣也”。呙国,据今人研究可能是今阿富汗。清代袁枚《随园食单》载有食莴苣二法:“新酱者松脆可爱;或腌之为脯。切片食甚鲜。然必以淡为贵,咸则味恶矣。” ☚ 肉芝 芥 ☛ 莴苣 莴苣Lactucasativa双子叶植物,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的草本蔬菜植物。原产地中海海岸。喜凉冷气候。以茎、叶作为蔬菜。茎用莴苣,又叫“莴笋”,茎白绿色、黄绿色,淡绿色粗肥像竹笋,剥皮生食、熟食均可,味如黄瓜,肉质细嫩。叶面有光滑的,也有皱缩的,颜色多是浅绿色和深绿色,近年栽种的还有紫红色的。嫩茎、嫩叶是夏天常吃主要蔬菜,老叶可作饲料。叶用莴苣,又叫“生菜”。矮小,叶片有扁圆形、卵圆形或狭长形的,可作蔬菜,生吃熟吃都可以。莴苣的营养价值较高,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和较多的钙、磷、铁等矿物质。老年人多喜用醋、盐凉拌生食。虽味有些微苦,但有补气、强筋、洁齿明目和利小便通五脏的药用价值。 ☚ 胡萝卜 藕 ☛ 莴苣wō jù《本草纲目》菜部第27卷莴苣(35)。药名。 莴苣lettuc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