莨菪làngdàng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块状,有毒,叶和种子可做药材。 另见493页liáng。 莨菪别名天仙子。两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基生叶丛生,较大,叶片长卵形,茎叶互生,椭圆形。花腋生,浅黄或蓝紫色,具紫红色脉纹。果成熟时盖裂,内含多数种子。全疆有分布。具有镇痉止疼的功能。药用种子。主治胃肠痉挛性疼痛、龋齿痛、恶疮肿毒、跌打损伤、瘀血疼痛等病症。 莨菪làng dàng《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莨菪(23)。药名。 【基原】为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 niger L. (又名:横唐(《本经》),行唐(《别录》), (《玉篇》),山烟、山大烟、野大烟)的种子。 【别名】莨菪子(《本经》),莨 子(《本草经集注》),牙痛子(《本草原始》),小颠茄子(《岭南采药录》),熏牙子(《陕西中药志》)。 【性味】苦辛,温,有毒。 ❶《本经》:“味苦,寒。” ❷《雷公炮炙论》:“大毒。” ❸《别录》:“甘,有毒。” ❹《药性论》:“味苦辛,微热,有大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心、胃、肝三经。” 【功用主治】定痫,止痛。治癫狂,风痫,风痹厥痛,喘咳,胃痛,久痢,久泻,脱肛,牙痛,痈肿,恶疮。 ❶《本经》:主齿痛出虫,肉痹拘急。” ❷《别录》:“疗癫狂风痫,颠倒拘挛。” ❸《药性论》:“生能泻人,热炒止冷痢,炒焦研细末,治下部脱肛。” ❹《本草拾遗》:“主痃癖,除邪逐风。” ❺《日华子本草》:“烧熏虫牙,洗阴汗。”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二至四分。外用:煎水洗,研末调敷或烧烟熏。 【成分】含生物碱0.06%~0.2%,其中莨菪碱(Hyoscyamine)0.02%~0.2%,东莨菪碱、莨菪胺(Scopolamine, Hyoscine)0.01%~0.08%;阿托品可能是在提取过程中由莨菪碱消旋化而成。此外含脂肪油25%,主要为油酯甘油脂及软脂酸甘油酯。另含甾醇和蛋白质等。 【药理】 ❶对腺体、平滑肌的影响:阿托品在一般治疗量时,对分泌功能即呈强大的抑制作用,引起口干与皮肤干燥;较大剂量(1mg)可减少胃液分泌量,但往往不降低其酸度。治疗量的阿托品,对于平滑肌脏器的正常活动影响很小,但当它们有过度的收缩或活动时,便能表现出显著的松弛作用。 ❷对眼的作用:阿托品有散瞳、升高眼压与调节麻痹的作用,因此,可用于虹膜炎及睫状肌炎,使发炎组织停止活动,减少刺激而促使痊愈。由于其升高眼压的作用,对青光眼患者应禁用。 ❸对心血管的影响:阿托品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从而使心率加速,此外尚能取消迷走神经功能过度所致的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可用于锑剂中毒所引起的严重心律失常。 ❹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治疗量兴奋迷走及呼吸中枢,但东莨菪碱则表现明显的镇静作用。阿托品和东莨菪碱25mg/kg腹腔注射,均可使大鼠大脑皮层乙酰胆碱含量显著下降,分别为46%和42%,可能与它们阻断突触前M受体,使乙酰胆碱释放增加有关。 ❺毒性:阿托品作用范围很广,利用其一种作用于治疗时,其他作用即成为不需要的不良反应,(5~10)mg即能产生显著的中毒症状,最低致死量则为0.08~0.13g,相差十几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