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推zǐ tuī(字)窦进,唐代人,为民部尚书。
子推zǐ tuī(字)王准,明代人,由进士为礼科给事中。
子推zǐ tuī(字)昝如今,明代人,读书能悟人所不到处。 子推一0474名清明时节蒸食的白馍,表面染成红绿色,据说是纪念春秋时介子推的。晋语。陕西北部。   子推春秋时晋人介之推跟随晋文公流亡各地,曾割股肉以食其君,后晋文公回国赏赐从者,介之推未被封赏,于是他和母亲隐居于绵上山中。文公得知此事,放火烧山,欲使其下山,子推坚持不出,乃焚死。事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史记·晋世家》、《韩诗外传》卷十。后人为纪念他而有寒食之俗,寒食节前一日所蒸的枣糕即名子推。宋高承《事物纪原》卷八:“故俗每寒食节前一日,谓之炊熟。则以面为蒸饼样,团枣附之,名为子推,穿以柳枝,插户牖间。”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清明节》:“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 前一日谓之炊熟。 用面造枣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 子推zǐ tuī即介之推。或称作“介子”,后遂误作“介子推”。晋文公的臣下。文公(重耳)早年流亡在外十九年,介之推随行,曾割其股肉给重耳充饥。重耳回晋夺取君位后,封赏同行者,遗漏了介之推。介之推乃与其母隐居绵山。文公派人寻之而不得,便用烧山的办法逼其出山,介之推死不从命而抱着大树被烧焦。文公为了纪念他,亲自素服哭祭,并改绵山为介山,封山禁樵永祭之。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七谏·怨思》:“子推自割而饲君兮。”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飯食部 > 餻糉 > 子推 子推 zǐtuī 舊俗於寒食節前一日所做的一種棗糕。因其爲紀念介子推而做,故名。又以其形似燕子,故亦稱“子推燕”。始見載於宋。宋·高承《事物紀原·舟車帷幄·子推》:“故俗每寒食節前一日,謂之炊熟,則以麵爲蒸餅樣,團棗附之,名爲子推。穿以柳條,插户牖間。相緣云介子推逃禄,晉文公焚山求之,子推焚死,文公爲之寒食斷火,故民從此物祀之,而名子推。”宋·金盈之《醉翁談録》卷三:“寒食節,又以棗麵爲餅,如北地棗菰而小,謂之子推。”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録·清明節》:“京師以冬至後一百五日爲大寒食,前一日謂之炊熟,用麵造棗䭅飛燕,柳條串之,插於門楣,謂之子推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