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公园
位于市中心东湖,唐宪宗元和三年(802),观察使韦丹为除水患,倡议治湖、浚淤植柳,遂成“万柳堤”及“黄金堤”。杜牧曾赞其为“十顷平湖柳堤合”。明代以后,分成东、西、北三湖,民国以后,以红石垒岸,北湖又成南、北二湖,统称为东湖。 东湖之中有三座小岛,最著名者即百花洲,为江南名胜。百花洲一名始于宋代,清乾隆十一年(1746)布政使彭家屏书立“百花洲”三字巨碑。 八一公园在清代为贡院,1932年辟为湖滨公园,1946年改称为介石公园。1950年7月定今名,总面积237公顷,陆地面积64公顷。湖区主要景点有东湖、百花洲、百花桥、冠鳌亭、苏堤、苏圃、水木清华馆、九曲桥、湖心亭等。陆地主要有文物草坪广场,立有晋、唐、宋、元、明、清各朝石人石兽十余尊等。 该园绿荫如盖,湖水荡漾,“豫章十景”中的“东湖月夜”及“苏圃春晓”均在其中,由于闹中取静,游人如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