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草履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腔肠动物 腔肠动物蚯蚓:蚓(土蚓;丘蚓;附蚓;寒蚓) 螾(地螾;丘螾) 蟺(土蟺;曲蟺;蜿蟺) 蟮(曲蟮;蛐蟮;蛴蟮) 螼(螼螾;螼蚓) 地龙 土龙 蜸蚕 歌女 龙媒 蠢蝡 鸣砌 曲善 ☚ 两栖动物 节肢动物 ☛ 草履虫Paramoecium纤毛纲,膜口目,草履虫科。体形在显微镜下观察似倒置的草鞋,故名。体圆筒形,前端较钝,中后部宽,后端尖削。体表密被纤毛,呈纵行排列,作规律性的摆动,用以运动。在体腹侧,自前端斜向中部有一凹入的小沟,即为口沟。口沟底部有胞口,下连胞咽。由于口沟内的长纤毛和胞咽内的纤毛带(即波动膜)的摆动,鼓起水涡,使水中的有机颗粒碎屑、细菌等沿水流经胞口、胞咽,并在胞咽末端形成食物泡。伸缩泡两个,一前一后。核有大、小核两种。无性生殖为横分裂,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常见的有尾草履虫(P.caudatum)、双小核草履虫(P.aurelia)等。 草履虫 1.口沟 2. 胞咽 3.胞肛 4. 伸缩泡 5. 大胞核 6. 小核 7. 收集管 草履虫 草履虫caoluchongParamoecium caudatum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门,纤毛纲的主要代表动物之一,又称尾草履虫。生活在有水草的淡水池沼和水沟中,为最常见的大型原生动物。喜聚集在有机物较多和阳光充足之处,营自由游动生活。体呈圆筒形,长约250~300微米,前端钝圆,中部较宽,后端稍尖。体形轮廓似倒置的草鞋底,故称为草履虫。体表有1层表膜(可排泄代谢废物),密生纤毛,前端的纤毛较短,较为活动,后端的纤毛较长,不甚活动,离前端1/3处的一侧向后,有1条斜伸至体中部的纵深沟,沟底有胞口,称为口沟。口沟内有密生的长纤毛,可激动水流,借以摄取水中的细菌等食物进入体内,同时还可使身体旋转前进。未经消化的食物残渣,即经胞肛排出体外,体内靠近背侧的前后1/3处,各有1个伸缩泡和放射状排列的几条收集管,可交替收缩,通过排泄孔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部分代谢废物。体内还有1个与营养代谢有关的肾形大核和1个与繁殖、遗传有关的球形小核。草履虫易于采集和培养,可作教学、科研的实验材料。我国最常见到草履虫还有双小核草履虫(Paramecium aurelia),体长约80~170微米,形似尾草履虫,有2个伸缩泡,但收集管较短,有2个小核;多小核草履虫(Paramecium multi-micromuleatum),体长180~310微米,外形也似尾草履虫,有时有3个伸缩泡,小核多达3~12个,绿草履虫(Paramecium bursaria),体长80~150微米,小核仅有1个,生活在清水池塘,体内有绿藻共生,在见光处培养后,体呈绿色。 图118 草履虫的结构 ☚ 纤毛纲 多孔动物门 ☛ 草履虫 草履虫Caoluchong原生动物门纤毛纲的种类,于透光处用肉眼观察草履虫培养液,可见虫体为上下游动的细微白点,大型种类体长可达200微米。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全身披满纤毛,从体前端外侧向体后端内侧具一长漏斗状的口沟,其内的一列纤毛摆动尤为迅速,从而与体表其它部位的纤毛摆动配合,使草履虫旋转式地向前运动。由于水流经口沟处呈旋涡状,食物颗粒(微生物、小纤毛虫等)即落入口沟底部的胞口,进入胞咽内并在其底部积累,逐渐形成食物泡并脱离胞咽,在体内随内质流动循环一周,其间食物泡与溶酶体融合,食物被消化,不能消化的残渣由胞肛排出。草履虫从摄食到排遗的全过程可通过往玻片培养液中滴加稀释的墨汁来观察。草履虫通常进行无性的横二分裂,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有性的接合生殖。接合时两虫体口沟相对粘合在一起双双游动,各自体内的大核消失,小核分裂产生一大核(相当雌配子)和一小核(相当雄配子),小核通过两虫体间的原生质桥交换并与大核融合,然后两虫体分开,每个虫体的融合核经几次分裂最后产生4个子体。 草履虫 草履虫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缓慢流动的淡水或水洼中,室内极易培养。取约10克稻草剪碎置1 000毫升水中沸煮5—10分钟后,将采集来的草履虫10—20个接种于稻草液内(注意避免混入轮虫、溞等动物),用滤纸或纱布盖住培养瓶的瓶口,室温下培养,2周后即达一定密度。如果在液面上撒少许玉米粉或奶粉可加速其繁殖。 ☚ 变形虫 水螅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