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荆江分洪工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荆江分洪工程位于长江荆江段南岸湖北省公安县。主体工程包括进洪闸、节制闸、泄洪工程和分洪区围堤。工程于1952年4月5日开工,6月20日主体工程完工。分洪区面积921 km2,总容积62亿m3。四面环堤长208 km。进洪闸设54孔,每孔净宽18 m,最大设计流量8000 m3/s。节制闸总宽344 m,设32孔,每孔净宽9 m,闸门高6 m。当分洪过程结束,分洪区水位不超过42 m时,荆江水位开始退落,首先从无量庵堤段扒口泄洪入江,剩余部分约18亿 m3水量,由分洪区南端的两座泄洪闸泄入虎渡河。两闸的设计流量为700 m3/s。 荆江分洪工程 荆江分洪工程Jingjiang fenhong gongcheng在湖北省中部长江南岸,太平口虎渡河以东、藕池口安乡河以北、荆江南堤西南。长江中游自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城陵矶,河道多弯,流水不畅,泄洪能力较低,两岸地势低洼,常受洪水威胁。为了防止和减免江汉平原洪水灾害,1952年兴建荆江分洪工程,1953年完成。整个工程项目包括加固加高北岸大堤,开辟南岸的分洪区两大部分。分洪区面积921平方公里,当蓄洪水位至41米时,分洪量达60亿立方米。主要工程有进洪闸、节制闸、围堤工程、安全区工程和排水工程等。当荆江水位过高时,开闸分蓄洪水,可减免江陵、沔阳一带数百万亩农田得以保收,并减轻洪水对洞庭湖的压力,保证长江航运。分洪区平时仍可进行耕作。 ☚ 中国的水利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 ☛ 荆江分洪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修建的著名防洪工程。工程位于长江中游的荆江段。历史上,长江中下游平均每十年就有一次较大的水灾,而湖北省枝城至城陵矶的荆江段被称为“荆江九曲”和“悬河”,是长江中下游水灾最严重的地区。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保障荆江大堤安全、提高两岸平原防洪标准,于1952年4月动工兴建荆江分洪工程。整个工程包括:培修加固长江北岸原有的182公里荆江大堤,确定长江南岸921平方公里的低洼地为分洪区,修建54孔、长1054米的进洪闸和32孔、长336米的节制闸。1953年4月25日工程全部完工。这项工程在1954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以及以后十几次大水中,对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