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茶籽贮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茶籽贮藏storage of tea seed

保存茶籽不使变质而影响发芽率的技术措施。脱离了母体的成熟茶籽, 靠它内部积累的营养物质进行复杂的代谢活动,在适当的温度、湿度和空气供应条件下, 代谢活动可以缓慢地继续七八个月。当年采收的茶籽, 保存得好,来年五六月间尚能发芽。在高温、多湿或干燥空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茶籽的代谢活动不正常,茶籽很快变质, 发芽率显著降低。茶籽采收后如果不能立即播种, 必须很好贮藏。运往外地的茶籽要注意包装和运输期间的安全措施, 防止茶籽变质。
茶籽为大粒种子, 种仁含水量较高。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测定, 在一般温度、湿度、空气条件下, 贮藏茶籽含水量对生命力的影响很大, 含水量低于20%、高于50%, 茶籽发芽率显著下降, 而以含水量在30%左右发芽率为最高, 所以茶籽贮藏期间, 含水量应保持在30%左右。茶籽在贮藏期间, 不断进行呼吸作用, 茶籽内贮藏的醣类及其他营养物质被消耗氧化而生成二氧化碳, 并释放出热量。呼吸作用的速度和生成的二氧化碳以及热量, 随贮藏期的温湿度和空气供应量而不同, 不同的贮藏条件, 呼吸强度不同, 因而茶籽中营养物质(干质量)也起到不同的变化。
茶籽贮藏期间如果高温多湿, 呼吸作用强。干物质消耗多, 产生的热量多, 通风不良, 热量积聚, 使茶籽发热, 发芽率随之降低, 并诱至霉菌繁殖而使茶籽霉烂。茶籽适宜的贮藏条件, 温度为5~7℃, 相对湿度为60~65%, 空气要相当流通。
茶籽可采取以下的方法贮藏: 茶籽采收后, 在短期内即将播种或外运的, 可摊放在阴凉干燥的室内,厚度不宜超过15厘米, 每隔7~8天翻拌一次, 上面盖少许草杆使上下层种子失水均匀。数量较多不便摊放的, 可装草包或麻袋, 排列室内, 袋与袋间保留一定空隙, 不宜堆积, 每周翻排一次,利用通气避免发热。茶籽采收后需延搁较长时间才能播种的, 应用层积法贮藏。其法是选择阴凉干燥, 无阳光直射的房屋, 地上铺上一薄层干草, 上面再铺干沙一层,厚3~5厘米,沙上铺10~15厘米厚的茶籽一层, 上面再铺沙3~5厘米。沙与茶籽如此层层积叠四五层,顶上一层茶籽盖以草秆。体积较大的茶籽堆中, 要放置几个竹编的气筒, 利于通风透气,并要定期检查茶籽堆内温度、湿度。茶籽数量较多, 无适当房屋可利用时, 可在室外选择土壤高燥, 排水良好的坡地, 筑窖贮藏。窖为长条形, 宽1米, 深50厘米,长度随茶籽多少而定,顺坡开挖, 以免积水。窖底窖壁要夯实, 用草普遍烧过消毒。窖底窖壁铺一层草, 而后铺10厘米厚一层茶籽,上铺沙一层, 盖没茶籽为度, 沙上再铺一层茶籽, 再盖一层沙, 如此层积3~4层茶籽, 上面盖草一层, 最后堆土呈屋脊形, 打实压紧以免雨水浸入。窖藏完毕,窖侧应开排水沟。为了调剂窖内空气温度, 窖内每隔1.0~1.2米, 斜置通气筒一个。气筒系以芦柴、树棒或小竹竿编成直径8~10厘米的把子,或用毛竹打通节隔, 周围钻孔。或用竹篾编制成竹笼。窖藏茶籽, 入窖时的含水量以25%左右为宜。每米窖长约可贮藏茶籽75千克左右。


茶籽贮藏窖横断面示意图
1. 窖内铺的干草或细沙 2. 茶籽
3. 泥土 4. 通气竹管 5. 排水沟

茶籽贮藏storage of tea seed

保存茶籽以免其变质丧失发芽力的方法。茶籽贮藏前应将霉变、虫蛀的拣出。贮藏过程中茶籽含水量要保持在30%左右,温度不宜超过5℃。茶籽数量少可选择阴凉干燥的室内,地面铺3~4 cm厚的沙,上面分层铺放茶籽与湿沙,每层茶籽厚5 cm左右,共铺4~5层,最上面盖一层稻草。定期检查茶籽堆内温湿度。茶籽数量多,可在室外选择土壤高燥、排水良好的缓坡地,顺坡挖宽1 m、深50 cm、长随茶籽数量而定的长形沟,沟底打实,铺干草10 cm厚,上铺一层茶籽一层沙,茶籽厚10 cm,沙以盖没茶籽为度,至茶籽3~4层,上面盖一层草,最后堆土呈屋脊形,压紧打实,四周开排水沟。为调节茶籽内温度,每隔1.2~1.5 m置一通气筒。

室外沟藏法横断面

1.沟内铺的干草或细沙 2.贮藏的茶籽 3. 铺在顶部的泥土 4. 通气竹管 5. 排水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