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茶的字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茶的字源

[etymology of茶(tea)] 中国在中唐以前的古籍中尚未发现茶字, 到中唐以后才开始普遍使用。古代表示茶的字大都借用“荼”字,也还有“槚”“蔎”、“茗”、“荈”等不少的谐音字和同义字。
“荼”(tu)最早以见于《诗经》中的为最多, 但一字多义, 读音也不一。归纳荼字的意义至少有三种: 一为一种可供食用的苦菜, 如《诗经》中《邶风· 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二为草,如《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阇, 有女如荼。内则如荼, 匪我思且”。颜师古解释说: “言美女颜貌如茅秀之柔也”。又如《周颂·良耜》“其镈斯赵, 以薅荼蓼。荼蓼朽止, 黍稷茂止”。据《康熙字典》引孙炎说:“荼亦秽草, 非苦菜也”等等;三为茶,如王褒《僮约》“武阳买荼”, 张载《登城都白菟楼诗》“芳萘冠六清”、左思《娇女诗》“心为荼荈剧”,以上荼字才指的是茶。但也有认为《诗经》上指苦菜的荼字也都是茶, 如元代王祯《农书》:“六经中无茶字, 盖荼即茶也”。古代茶的烹煮和食用与苦菜没有什么区别,因无实物佐证, 很难具体判断诗文中指的是茶, 还是苦菜。
荼字从中唐以后减了一横, 变为茶字。据宋代魏了翁《鹤山文钞》中说, 是受陆羽《茶经》和卢同《茶歌》等的影响。同意这种说法的有明代的杨慎,他在《丹铅杂录》中说:“茶, 即古荼字也。周诗记荼苦,春秋书齐荼,汉志书荼陵。颜师古、陆德明虽已转入茶音而未易字文也,至陆羽《茶经》,玉川《茶歌》,赵赞《茶禁》以后,遂以茶易荼。”清代顾炎武在《唐韻正·卷四·九麻·荼》中云:“按荼荈之荼与苦荼之荼, 本是一字。古时未分麻韻, 荼荈字亦只读为徒。汉魏以下,乃音宅加反,而加字音居何反, 犹在歌戈韻。梁以下始有今音, 又妄减一画为茶字。愚游泰山岱嶽, 观览唐碑题名, 见大历十四年刻荼药字,贞元十四年刻荼 晏字,皆作荼。又李邕娑罗树碑, 徐浩不空和尚碑, 吴通征楚金禅师荼毗字, 崔琪灵运禅师碑荼椀字, 亦作荼。其时字体尚未变。至会昌元年柳公权书玄秘塔碑铭, 大中九年裴休书圭峰禅师碑茶毗字, 俱减此一画。则此字变于中唐以下也, 鹤山之论笃矣。”
陆羽在《茶经》中说:“茶者,……其字,或从草,或从木, 或草木并。”陆羽在《茶经》成书时, 为使含义和发音截然不同的茶和荼有所区别, 在《茶经》中采用了“茶”这个新字。
“槚”(jia)的今音读作假。《尔雅·释木篇》的“槚,苦荼”。据晋代郭璞《尔雅注》说: “树小如栀子,冬生,生通青, 叶可作羹饮。”当是“荼”字在中国古书上明确有茶字意义的最早文献。槚古音读作古, “苦荼”两字合音, 如急读正是“槚”。唐代音直加反(据《唐韻》),因此, 可以认为“槚”是通过音的假借来表达“苦荼”的。
近年在中国湖南省长沙发掘的马王堆一、三号汉墓中(分别为公元前160年及168年)发现不少简文和帛书等文物, 其随葬品清单中都有“一笥”简文各一片。在三号墓出土的竹箱上还系有“笥”木牌一块。据查证这个“”从木,贾(gu)音,是槚的异体字。竹箱内实物经北京中医研究院等单位显微照片鉴定, 叶脉木质部, 叶面下表皮和花蕾蒂柄都类似茶。


马王堆文物中的“”字


“蔎”(she),陆羽《茶经》转引扬雄《方言》“蜀西南人谓茶曰蔎”, 和司马相如《凡将篇》有“荈诧”(chuancha)的记述,说明在茶字出现之前,还有过如“荈”、“诧”一类声义词, 和“荼”字一样, 被假借以表达茶。清代郝懿行在《证俗文》中说:“按蔎、诧即茶也,荼有茶音,盖始于此。”
“茗”和“荈”, 据陆羽《茶经》转引郭璞的注释, 认为早采的叫茶, 晚采的叫茗, 叶老的叫荈, 是作为表达茶叶采制迟早老嫩的名称的。
世界各国茶字的发音, 都源于中国的“茶”字。中国“茶”字, 随着茶叶向国外传播发展, 也普遍地向世界各地传播。由于中国幅员辽阔, 各地方言不同, 茶字的发音差别很大。长江以北、黄河流域等北方方言地区有“chaye”、“cha”等发音。广东、福建沿海地区有“cha”(广州附近), “te”或“tay”(汕头、厦门附近),“ta”(福州附近)等发音。兄弟民族地区,特别是西南地区,如云南的土音叫“ming(茗)”, 傣族叫“la”,瑶族、苗族叫“yihu”、“Jihu”,黔南苗族叫“chu”, “ta”等等, 而且还有语音轻重不同等区别。中国“茶”字译成外国文字最早是在 5世纪末叶。土耳其及阿拉伯商队在塞北边疆时, 土耳其称作“chah”, 阿拉伯称作 “shai”。8世纪日本从中国输入茶籽、茶叶时, 也传去了“茶”字。16世纪欧洲的葡萄牙人最先和中国粤商人建立贸易关系(1516年),采用的语音也是“cha”。欧洲早期从事东方茶叶贸易的荷兰商人,最初由爪哇万丹通过福建厦门商人输入茶叶, 以厦门土语“tay”用拉丁文译成“thee”音。英语“tea”字, 原来发音是“tay”, 也是从荷文演变成的。据英国东印度公司记录, 1664年茶字的拼音是“thea”, 1668年变成“tey”。英国17世纪以前的出版物中, 还未见有“tea”字出现。在1745年出版的字典中,英国人还将茶字写作“tee”或“tea”,发音是“tiy”,与现时发音相似。
现在世界各国的“茶”字, 基本上都是从中国茶字的北方方言或广东、福建方言转译成的。如日本语“茶”, 俄语чай, 阿拉伯语shai, 土耳其语chay,葡萄牙语cha, 波斯语cha, 印第安语cha, 越南语tsa和保加利亚语chi等; 又如英语tea,荷兰、德语tee,法语the, 意大利、西班牙、丹麦、挪威、捷克、匈牙利及瑞典语te, 马来语te或teh, 拉丁文(科学用)thea, 世界语teo, 拉脱维亚语teja,朝鲜语ta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