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茶叶微量元素检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茶叶微量元素检验trace elements inspection of tea茶叶检验之一。检测茶叶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微量元素的技术措施。茶叶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常见的有金属类的铜、锌、铅、镉、铬、镍、锰等及非金属类的砷、硒及氟等。微量元素在茶叶中的含量与生产环境污染及加工过程所接触的金属机械设备及容器等有关。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金属元素的具体步骤,一般可分为: ❶样品处理。有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是将磨碎的样品置于坩锅内, 先用小火碳化, 再在高温箱形电炉中加热至500℃左右,以除去干扰试验的有机物质。湿法是利用强氧化剂如硫酸、硝酸或过氯酸将样品中的有机干扰物质消解后进行测定。 ❷提取。对样品中含量较微的金属元素进行测定时, 消化后往往需要进行提取, 以便将样品中的元素富集后再行测定。 ❸绘制工作曲线。用各种微量元素的混合标准溶液, 按仪器所需条件进行测定, 以其吸收值绘制工作曲线。 ❹样品测定。按仪器所需的条件, 以空白试剂对照调零, 测定各种微量元素的吸收值, 从工作曲线上查各该元素的含量。 ❺结果计算。一般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茶叶中铜、锌、镉、铅、镍、铬、锰都可用此法测定。(其中除铅的相对灵敏度稍低, 为0.15微克/毫升/1%吸收外, 其余均在0.03~0.006微克/毫升/1%吸收之间, 故对含铅量较低的样品, 可用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即用石墨炉加热或用双硫腙法,其回收率在90~109%之间。) 茶叶中的非金属元素如砷、硒的检测也可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但需配以氢化物发生器使砷、硒成为氢化物后再行测定。 分光光度法 用某种特定的试剂, 与待测离子产生一种有色络合物,同时用控制pH值或加入掩蔽剂的方法防止其他离子干扰, 根据络合物生成颜色的深浅(在一定范围内符合朗伯—比耳定律)与标准比较即可定量。 双硫腙与铅可在pH8.3~8.9、与锌在pH4.0~5.5、与镉在强碱条件下生成红色络合物;铬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成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苯作用生成紫红色络合物; 镍在碱性及有氧化剂的条件下与丁二酮肟作用生成红色的丁二酮肟镍络合物。此外铜在pH8.0~8.8时可与铜试剂生成黄橙色络合物;锰用强氧化剂(如过硫酸铵)将亚锰离子氧化为高锰离子而呈紫色。砷可先与盐酸及锌作用生成砷化氢气体再与二乙基二硫代甲酸银(Ag—DDTC)作用, 生成红色络合物。硒则可在微酸性条件下与3,3-二氨基联苯胺形成黄色络合物, 用有机溶媒提取后与标准比色定量。如含量较微时, 则可用荧光分光光度法, 因在酸性条件下, 亚硒酸可与2,3二氨基萘作用, 生成有强荧光的物质,用有机溶媒萃取后与标准溶液所产生荧光的强弱进行比较和定量。 此外氟在茶叶中含量较高, 中国食品卫生标准规定氟的定量方法为新氟试剂比色法(甲法)及氟离子选择电极法(乙法)。前者系先将茶叶加酸蒸馏, 收集含有氟离子馏液, 在pH4.7时与新氟试剂及硝酸镧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 与标准进行比色定量。后者系由于氟化镧单晶对氟离子有选择性,以其作为指示电极,并以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 两者电位差是由溶液中氟离子的活度改变而形成, 故可由电位计上的响应电位毫伏数, 直接求出氟离子浓度。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各种微量元素的绝对灵敏度为10-6~10-8克, 回收率一般均在88~105%之间。 此外还有不少仪器分析法已试用于茶叶中微量元素的检测。如阳极溶出伏安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等离子体火焰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等。 茶叶微量元素检验trace elements in spection oftea对含量低于0.01%以下的元素的检测。茶叶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在一定限量内是人体所需的,但大部属中等毒性,人体短期较大量或少量长期吸收会导致急、慢性中毒。茶叶中某些微量元素与生产环境的污染及加工过程中茶叶接触金属机械设备和容器有关。检验方法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分光光度法两种。前者以特别的金属元素空心阴极灯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波,在它通过茶样中所产生的待测元素,经火焰或高温石墨炉加热所产生的原子蒸汽中时,被其中基态原所吸收,按朗伯—比耳定律测量辐射光谱减弱程度,计算其含量。后者用某种特定试剂与待测离子产生一种络合物,根据生成的络合物颜色深浅与标准比较进行定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