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韦格1881~1942
奥地利小说家。生于维也纳一犹太资产者家庭。青年时在维也纳和柏林学哲学与文学。1904年任《新自由报》编辑。与罗曼·罗兰等的结识对其思想影响很大。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表反战剧本《耶雷米亚》,从事反战活动,此后转向创作中短篇心理小说。1928年以短篇历史小说集《人类幸运之时》著称于世,其他重要中短篇小说集有《马来狂人》、《感觉的混乱》和《象棋的故事》等;其中著名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运用意识流写法和细腻的心理分析,描写42岁的C太太企图以其突然激发的爱情冲动去感化一青年赌徒而终遭失败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阴暗面和中产阶级妇女复杂的心理。另一重要成就是创作了一系列传记文学作品,如为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造像的《三位大师》等。希特勒上台后流亡英国,1941年到达巴西。同年创作的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以别致的构思和传奇性情节,描写B博士无端被纳粹监禁而致精神失常,在狱中整日钻研一本偶然获得的象棋棋谱。后在流亡国外时居然战胜国际冠军,表现了反法西斯的主题。次年因感生活孤独和无望,与妻子一同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