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英美对中国古典戏曲的翻译与研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英美对中国古典戏曲的翻译与研究 英美对中国古典戏曲的翻译与研究中国古典戏剧早在十八世纪即传入欧洲,元杂剧《赵氏孤儿》的各种改编本曾风靡十八世纪欧洲戏剧舞台。《赵氏孤儿》的英文节译本首先由约翰·瓦茨(J.Watts)主持译出,1736年在伦敦出版,接着伦敦又出版由爱德华·凯夫(E.Cave)主持翻译的全译本。1759年,伦敦剧院上演了英国戏剧家阿瑟 · 莫夫(A.Marphy)的改编本《中国孤儿》。1821年,伦敦出版了由英国外交官、汉学家多马斯当东(G. T.Staunton)翻译的清代图理琛之《异域录》,书中有元代关汉卿名剧《窦娥冤》和曾瑞的杂剧《留鞋记》两则译介文字,《窦娥冤》的译介题名《士女雪冤录》。最早将马致远的《汉宫秋》译成英文的是德庇时爵士(J·F · Davis),译题作《汉宫秋:中国悲剧》,系据《元曲选》本中文原文译出,1829年于伦敦出版。德庇时同时也是最早译出武汉臣《老生儿》的西文译者,译题名《老生儿:中国戏剧》,1817年由伦敦默里出版社出版。德庇时这两个英译本在西方极负盛名。西方最早译介《西厢记》的学者为美国汉学家甘琳(乔治·坎德林,G.T.Candlin),其译介文字收入其专著《中国小说》一书,此书1898年于芝加哥出版。1935年伦敦出版了熊式一的英文全译本《西厢记》和《王宝钏》,这两个剧本在欧洲很有影响。亨利·哈特(H.H.Hart)的英译本《西厢记》于1936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欧美关于明清戏曲的译文,有哈罗特·阿克顿(H.Acton)选译《牡丹亭》的《春香闹堂》一折(载《天下月刊》1939年第8卷4月号)、美国汉学家阿灵顿(L. C. Arlington,1859—1942)与阿克顿合译的《中国名剧集》(1937年于北平出版,书中选译清代以来的古典戏剧剧本有《黄鹤楼》、《朱砂记》、《奇双会》、《击鼓骂曹》等)、阿克顿与美籍华裔学者陈世骧合译的孔尚任名剧《桃花扇》(1976年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此译本由于译作水平较高,在西方被视为范本)等。在十九世纪,英美对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多为一般性评论,主要见之于一些文学史、戏剧史、戏剧概论之类著作中。最有影响的是英国汉学家翟理思(H.A.Giles,1845—1935)的《中国文学史》(1897年伦敦初版)。二十世纪以来,英美汉学界开始对中国古典戏曲进行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如美国前辈学者阿灵顿的专著《古今中国戏曲概论》,1930年上海别发洋行出版,书中论述了中国古今戏曲的起源、艺术技巧、男女角色的作用与特点等。美国现代元曲研究专家、原俄亥俄大学教授柯迂儒(James I.Crump)博士的专著《元杂剧的组成成分》(1958)、《院本:元杂剧吵吵闹闹的前身》、《元杂剧的程式和技巧》、《上都乐府:华夏散曲》等论著都是很有见解的高水平作品。目前柯迂儒教授正在撰写专著《序华夏散曲》。他的学生皆为美国当代元曲研究者,其中斯蒂芬·韦斯特(S.H.West)博士著有《十二至十五世纪中国戏剧注评》一书,在美国也颇有影响。韦斯特现正与德国学者合作翻译《西厢记》,这是一项很大的工程,他们除了翻译原著外,还准备对原作进行详尽的注释。戴尔·约翰逊(D.R.Johnson)博士也是柯迂儒的得意门生,他的专著有《元曲的韵律》,论文有《元杂剧:旧戏新注》等。柯氏的另一位高足艾黑诺·克罗恩(E.H.Crown)的博士论文题作《元曲中的诙谐精神》,柯氏最年轻的女博士生是夏威夷大学助理教授任友梅,她的博士论文题为《西游记杂剧中的喜剧成分》。此外,美国近年出版的高水平中国古典戏曲研究著作有:汉学家西里尔·白之(C.Birch)的论文《关于明传奇戏剧历史与方法》(《中国文学类型研究》,1974);南加州大学教授乔治·海登(G.A.Hayden)的《元朝的包公戏》和《元明杂剧中之包公戏:中国中世纪戏剧中的罪与罚》(1978);杰罗姆·西顿(J.P.Seaton)博士的《关汉卿及其著作评论》(1969,印第安纳大学);杰罗姆·卡瓦诺(J.T.Cavanough)博士的《元代剧作家白朴的作品》(1975,斯坦福大学);珍路·福罗特(J.L.Faurot)博士的《明代戏曲家徐渭的杂剧〈四声猿〉》(1972,贝克莱加州大学);埃·赫· 克朗(E.H.Crown)博士的《元代散曲:微观结构、内容与其他散曲形式之比较》(1974,密执安大学);埃德蒙·伊(Edmond Yee)博士的《面对新儒派正统性的爱情:明代戏剧家高濂〈玉簪记〉的演进与对〈玉簪记〉的批评研究》(1977,贝克莱加州大学);荷兰汉学家伊维德(W.Idema)与斯·韦斯特合著的《中国戏剧:1100—1450》(1982);理查德·斯特拉斯伯格(R.E.Strassberg)博士的《桃花扇:中国戏剧中人的磨炼》(1975,普林斯顿大学)等。英国近年出版的中国古典戏曲研究著作有威廉·多尔拜(W.A.Dollby)博士的《关汉卿及其作品面面观》、《八出中国戏剧》和《中国戏剧史》等。五十年代以来,侨居英美的华裔学者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成绩也很突出,发表的著作有:陈受颐教授的专著《中国文学概况》(1961);陈世骧教授的专著《中国文学史》(1961);柳无忌教授的专著《中国戏剧史》(1975);刘若愚教授的专著《伊丽莎白女王时代戏剧与中国元朝诗体戏剧程式的简明比较》(1955);罗锦堂教授的专著《现存元人杂剧本事考》(1960);杨富森教授的博士论文《元杂剧中的吕洞宾》(1956);刘君若教授的博士论文《中国十三世纪杂剧研究》(1952);时钟雯教授的专著《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元杂剧》(1975)等。 ☚ 日本对南戏与明清传奇的评介研究 法国对中国元曲的介绍与研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