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护理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在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是苯胺和硝基苯。其常见的衍生物有: 对苯二胺、联苯胺、二硝基苯、二硝基甲苯、硝基氯苯等。该类化合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尤以皮肤吸收为快。其主要毒害是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致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发生组织缺氧,以急性苯胺和硝基苯中毒最为典型。若与此类化合物长期接触,有些品种可引起贫血,肝脏和泌尿系、神经系、眼以及皮肤的损害。联苯胺等尚有致癌作用。
(1) 急救和护理: 按急性职业中毒护理。立即将病人移至空气新鲜处。皮肤若被污染,应迅速脱去污染衣服、用5%醋酸或肥皂水或碱水彻底冲洗,禁用热水以免促进毒物吸收。严密观察有无紫绀的出现,神经系的症状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呼吸困难时须及时给吸氧,给予呼吸兴奋剂,并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发生兴奋惊厥时,注意安全保护,除去假牙、备好开口器、舌钳等。保持病房安静,减少对病人的刺激,必要时加床档或约束带。保证各项抢救治疗的实施,及早给予解毒剂。常用解毒剂为亚甲蓝(美蓝),仅能静脉给药。剂量一般为1%亚甲蓝溶液5~10ml(每公斤体重1~2mg);重度中毒可用1%亚甲蓝10~20ml。亚甲蓝溶液要用25%葡萄糖液20~40ml稀释后缓慢注入。如注射过快,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副作用。亚甲蓝也是一种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但用治疗剂量则可促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故必须精确掌握注射量。输液时速度应缓慢以保护心脏,促进毒物的排泄。为保护和有利于肝脏功能的恢复,应定时给予保肝药。危重病人可采用换血、输血和透析疗法。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同时严密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等临床表现,防止治疗的不良反应,并详细做好记录。给病人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低脂肪、易于消化的饮食,以维持足够的营养。
(2) 预防: 改革工艺,加强通风排毒,建立检修制度,遵守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定期监测和检查身体,有禁忌证者应予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