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乎 介词 “乎”和它的宾语组成介宾短语,用于动词之后,作补语。 一、引进动作行为或情况发生、出现的处所。义即“在”。 ❶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诗经·郑风·丰》)——俟(sì):等待。 ❷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摄:处。 师旅:军队。饥馑:饥荒,灾荒。由:指子路,孔子的学生。比:等到。 方:道理。 (《楚辞·离骚》)——总:揽,结。辔:车辔。 ❹ 逢于何遭丧,遇晏子于途,再拜乎马前。(《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再:两次。 ❺ 周公拜乎前,鲁公拜乎后。(《公羊传·文公十三年》)❻ 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言,不知其所受之。(《吕氏春秋·用众》) 二、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义即“在”、“从”。 ❶ 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庄子·庚桑楚》)❷ 吾生乎乱世,而无道之人再来漫我以其辱行,吾不忍数闻也。 (《庄子·让王》)——再:两次。数(shuò):多次。 ❹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楚辞·离骚》) 三、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表示被动。义即“被”。 ❶ 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庄公归,散舍诸宫中,数月然后归之,归反为大夫于宋。(《公羊传·庄公十二年》)——获乎庄公:被庄公俘获。 ❷ 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 (《荀子·天论》) 四、引进比较的对象。义即“比”。 ❶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先进》)——句义: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没人用我了。” (《庄子·盗跖》)❹ 若彼之所相者,乃有贵乎马者。(《淮南子·道应训》) 五、引进比较异同的对象。义即“跟”、“与”。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论语·子张》)——交:交友。 六、引进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 ❶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孟子·告子上》)❷ 虽有乎千金之玉巵,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则人孰注浆哉?(《韩非子·外储说右上》)❸ 昔者,尧北教乎八狄。 (《墨子·节葬下》)❹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史记·李斯列传》) 七、引进动作行为所旁及的对象。 义即“向”、“给”。 ”(《孟子·公孙丑上》)——或:有人。蹵(cù)然:皱眉头的样子。 (《谷梁传·定公元年》)❹ 隐何以无正月?隐将让乎桓,故不有其正月也。(《公羊传·隐公十一年》) 八、引进施动者在发出动作时所涉及的对方。 义即“跟”、“与”、“和”、“同”。 (《孟子·尽心下》)❷ 先郑伯有善于郐公者,通乎夫人,以取其国而迁郑焉。 (《公羊传·桓公十一年》) 语气词 一、用于句末,助是非疑问语气。 义即“吗”。 ”(《论语·阳货》)❷ 公曰:“鲁可取乎?”对曰:“不可。”(《左传·闵公元年》)❸ 吕甥逆君于秦,穆公讯之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国语·晋语三》)❹ 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庄子·齐物论》)❺ 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曰:“否。”(《孟子·告子下》)❻ 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臣可以言乎?”(《战国策·秦二》)❼ 郑君问于被瞻曰:“闻先生之义,不死君,不亡君,信有之乎?”(《吕氏春秋·务大》)——信:确实,果真。 二、用于句末,助特指疑问语气。句中常有疑问代词“谁”、“安”、“胡”、“何”等与之相呼应。 义即“呢”、“呀”。 ”(《左传·庄公二十一年》)——殃咎:灾祸。盍:何不。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❹ 公怒曰:“吾闻见人主者梦见日,奚为见寡人而梦见灶乎?”(《韩非子·难四》)❺ 时君臣贤愚适同,如乌雌雄相似,谁能别异之乎?(《诗经·小雅·正月》郑玄笺)❻ 公曰:“民死,寡人将谁为君乎?宁独死。”(《吕氏春秋·制乐》)❼ 董安于治晋阳,问政于蹇老,蹇老曰:“曰忠曰信曰敢。”董安于曰:“安忠乎?”曰:“忠于主。”(《说苑·政理》) 三、用在句末,表示反诘疑问语气。 句中常有“岂”、“不亦”、“宁”、“其”、“况”、“而况”、“庸”等与之相呼应。义即“吗”、“呢”。 ❹ 故道之所在,圣人尊之,今渔父之于道,可谓有矣,吾敢不敬乎?(《庄子·渔父》)❺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韩非子·说林上》)❻ 老仆虽弃,将军虽贵,宁可以势夺乎?(《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❼ 今汝于区区之国,荆蛮之乡,奚能成天子之业乎?(《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❽ 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偏短:缺陷,缺点。 四、用于句末,助测度疑问语气。 句中常有“其”、“殆”、“得无”、“无乃”、“或者”、庶”等语气副词与之相配合。义即“吧”。 五、用于句末,助选择疑问语气。义即“呢”。 ❿ 呜呼!其不知乎?其俟蹇顿颠倾而后为之支计乎?(《樊川文集·守论》)——俟(sì):等到。 蹇顿颠倾:困顿覆灭。 六、用于祈使句末,助命令、劝戒、请求、商量等语气。义即“吧”。 急子至,曰:“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又杀之。(《左传·桓公十六年》)❸ 子服惠伯曰:“不知所为,姑从君乎!”(《国语·鲁语下》)❹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战国策·齐四》)——长铗(jiá):长剑。 七、用于句末,表感叹语气。 义即“啊”、“呀”。 (《左传·文公十八年》)❷ 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❸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论语·子罕》)❹ 王曰:“善哉言乎!”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孟子·梁惠王下》)❺ 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❻ 异乎!今日生者,各有其词。(《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八、用于分句末或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义即“嘛”。 (《左传·哀公五年》)❷ 我往而遇乎,固君之入也;往而不遇乎,虽人求间谋,固不遇臣矣。(《说苑·善说》)词缀 用于形容词、副词后,表示状态。 (《论语·泰伯》)❷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孟子·滕文公上》)❸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❹ 寂乎其无位而处,漻乎莫得斯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