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蔬實部 > 菜 > 苦竹筍 苦竹筍 kǔzhúsǔn 禾本科植物苦竹之幼芽。主治消渴,面目黄,脚氣。唐·陳藏器《本草拾遺·本草解紛·苦竹筍》:“主不睡,去面目並舌上熱黄,消渴,明目,解酒毒,除熱氣,健人。”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二·竹筍》:“苦竹筍,乾者燒研入鹽,擦牙疳。” 苦竹筍kǔ zhú sǔn《本草纲目》菜部第27卷竹筍(6)。药名。 【性味】苦,甘,寒。 【功用主治】 ❶陈藏器:“不睡,去面目并舌上热黄,消渴,明目,解酒毒,除热气,健人。” ❷《心境》:“理心烦闷,益气力,利水道,下气化痰,理风热脚气。” ❸汪颖:“治出汗中风失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