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苏轼税收思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苏轼税收思想苏轼(公元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政治家、著名文学家。曾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苏轼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反对派。赞同封建劳役制度。说:“自古役人必用乡户,犹食之必用五谷,……虽其间或有他物充代,然终非天下所可常行。”(《苏东坡集·奏议集》卷一《上皇帝书》)由此主张三等户以下行差役法。对于当时因土地兼并而产生的赋役严重不均的问题,苏轼提出“轻赋役”的主张。在财政收支原则方面,苏轼强调薄敛节用。认为“广取以给用,不如节用以廉取之为易”(《苏东坡集·应诏集》卷四《策别》)。因而反对专卖,认为这是“衰世苟且之法”(《策别》)。苏轼反对均输之法,认为“纵使其间薄有所获,而征商之额,所损必多”,因此均输之法是 “亏商税而取均输之利” ( 《苏东坡集·奏议集》卷一)在商税课征上,苏轼主张减免零售商税,以增加批发商税。他说:“且平时大商所苦以盐尺而无人买,小民之病以避远而难得盐。今小商人不出税钱,则所在争来分买;大商既不积滞,则轮流贩卖,收税必多。” ( 《苏东坡集·奏议集》卷二) 苏轼从“农末则利”思想出发,主张取消谷物税以促进谷类商品的流通。说:“始有五谷力胜税钱,使商贾不行,农末皆病。……附令虽税,则丰凶相济,农末皆利,而税钱必不至大段失陷。何也?五谷无税则商贾必大疏通。不载现钱,必有回货,而回货之税,所得未必减于力胜。” ( 《苏东坡集·奏议集》卷十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