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苏联模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苏联模式

苏联模式

即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法和经验,后被人为地上升为各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循的模式——苏联模式。
(1) 苏联模式的主要特点
在经济方面:
❶高度集中的国家集权制。国家是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的代表和管理国民经济的主体。通过逐级行政机构和自上而下的行政措施,控制和监督全国的生产、流通和分配。
❷偏重于重工业发展的经济结构。优先发展重工业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唯一道路,整个国民经济服从于重工业发展的需要。国家筹集大量资金,投入不易较快见效的重工业及其基本建设; 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把轻工业只当作为消费服务的消极因素,甚至在损害轻工业的基础上发展重工业。
❸只承认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否认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必要性。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只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全民所有制是公有制的高级形式,因此,要创造条件把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
❹在经济活动中完全实行统一的计划管理,全国的一切经济活动都由国家制订的指令性计划来指挥,排斥国家计划以外的市场经济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在政治方面:
❶国家政权采取立法、行政合一的共和国形式。
❷共产党是唯一执政党,党领导一切。
❸干部实行自上而下的委任制。
❹党和国家高度集权,以至领导者个人集权和实际上的领导职务终身制。
苏联模式是在苏联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无疑有着内在的合理性和不可否认的社会历史意义:
❶它有利于苏联动员和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使苏联在短时期内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成为强大的工业国,经济发展速度和成就远远超过了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
❷它为在帝国主义包围的险恶国际环境中,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巩固,以及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❸它是第一个社会主义体制,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有着开拓意义、范例作用和巨大贡献。
(2) 苏联模式的弊端
在经济方面:
❶国家过分集中经济管理权,统得太多太死,地方、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所需资金和物资由国家统一调拨,所生产的产品和所得利润全部上缴,因而地方、企业仅是国家计划的机构执行者,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❷没能解决好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积极结合,以及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的正确结合。劳动者只有完成国家计划的责任,而无当家理财的权利,致使广大劳动者缺乏责任感,不大关心企业和国家的经济效果。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
❸把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对立起来,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否认市场调节的必要性,把经济统得太死,包得太多,其结果是经济效益不高。
❹不是以经济手段管理经济,而是用高度集中的领导方法,用行政命令、强制手段来指挥经济活动,而且各级干部热衷于这种方式,而不是从实践出发,这就必然滋长官僚主义、瞎指挥、唯意志论等不良倾向。
❺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超越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不是推动而是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❻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农业发展缓慢,工业日用品、消费品短缺,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政治方面:
❶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实现党领导一切的过程中,往往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不利于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❷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使人民不能对党政干部行使选举、监督和罢免的权力,形成被委任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由此在干部队伍中出现官僚主义、任人唯亲、阿谀逢迎等不正之风。
❸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高度集权,造成事实上的个人集权和领导职务终身制。
❹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整个监督机构缺乏独立的监督权力,不能参与制定和监督党和国家的决策,不能对同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实行监督,造成党和国家领导无人监督或无完善监督的状况。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基本经验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但是,把这在一定特殊历史条件产生的经验、作法,即使是正确的经验、作法看作是适合于任何社会主义国家、任何时期的绝对真理,把特殊规律当成一般规律,要求不同资源状况、不同经济文化结构等具体条件的不同国家,一律照搬,显然是不适当的。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们把它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榜样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苏联领导人,经济学界把他们的经验和作法上升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的、固定化的、普遍化的、必须遵循的模式,当作马克思主义经典向各社会主义国家推行,把照搬苏联模式,当作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否坚持社会主义的标志,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以及 “忠于”苏联等同起来,而把和苏联经验、作法不同的思想、作法都叫做违反马克思主义和“民族主义”,这显然是错误的。这必然给各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许多矛盾和困难,引起各国人民的反感。这正是50年代中期后,各国普遍开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因,而且,就连创造这一模式的苏联,最终也饱尝了这一不变模式的苦头。

☚ 中国威胁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苏联模式Soviet Model

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对社会主义国家产生过广泛影响的苏联社会主义体制和建设道路。1927年苏联发生粮食危机,导致斯大林对新经济政策态度发生根本改变,强行推行消灭富农、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这时起到1936年,是苏联模式的产生时期。1936年底,斯大林宣布苏联已消灭了剥削和剥削阶级,建成了社会主义。此后,苏联模式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巩固。这一模式在历史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苏联只用15年(1925—1940)的时间,跑完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用50年至100年走过的历程。到1940年时,苏联的工业产值已超过英、法、德三国,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但是,这种体制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弊端。从经济上来看,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有制形式过于整齐划一,公有制形式只有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否认和取消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存在;部门管理体制过于集中,从生产、流通到分配所有经济环节,都由国家各级管理机构统一掌握,实行统包统配,统收统交;片面强调指令性计划经济,排斥市场机制;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经济,政治斗争时常干扰经济生活;经济片面发展,国民经济比例长期失调。从政治上来看,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权力高度集中;领导干部的家长制、自上而下的委派制与终身制;民主制度不健全,法制不完备,以人治代法治;国家行政机构庞大臃肿,官僚主义盛行;缺乏有效的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体制。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3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