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对乐府的译介
两汉乐府作品在苏联的译介始于1935年。种类不少。翻译作品主要的有两种:(1)《乐府·中国古代诗歌选》,瓦赫金译,1959年。全书406页,其中“汉代乐府”占80页,是选译得最多的本子,并有译者的序和注释。(2)后来又有同一个译者出的另一个译本《乐府·中国中世纪抒情诗选》,1969年版,191页。
但是零散的乐府作品译作要早得多,第一个译者是休茨基,他译的《古诗为焦仲卿妻所作(中国三世纪长诗)》被收入康拉德编的《东方》第一集,1935年。书中同时载入一首《陌上桑》。后来,1957年出版的《中国诗歌选集》第一卷已经译了比较多的乐府诗,共20首,如: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孤儿行》、《上山采蘼芜》、《迢迢牵牛星》、《饮马长城窟》、《陌上桑》、《十五从军征》、《青青陵上柏》、《东门行》、《妇病行》、《董娇娆》(宋子候)、《孔雀东南飞》、《驱车上东门》、《悲愤诗》、《客从远方来》等。
在1959年出版的《中国文学文选》第一卷中也收入《十五从军征》、《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4首。
研究乐府的汉学家主要的有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的两位研究员瓦赫金和李谢维奇两人。瓦赫金(1930—)的研究工作与翻译相结合;他的副博士学位论文就是《汉代和南北朝乐府——中国诗歌的古籍》(1959)。
李谢维奇(1932— ) 从事的研究领域比较宽,发表一系列论著,如《乐府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961)、《中国古代的诗歌与民歌(公元前三世纪末——公元三世纪初的乐府》(1969,专著),《中国古代民歌与诗歌的相互关系问题》(1967)等,他的副博士学位论文也是有关乐府的,题为《中国古代诗歌与民歌的联系(公元前三世纪末至公元三世纪初民间的和文学上的乐府》(1965)。
此外,波兹涅耶娃(1908—1974)在其所编《东方古代文学》(1962年,莫斯科大学教科书)中辟有专节论述乐府。李福清在其专著《万里长城的传说与中国民间文学的体裁问题》(1961)中也有一节论及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