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苏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苏联SovietUnion国名。在今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公元9世纪末形成以基辅为中心的封建国家,12世纪末分裂。15世纪末又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1713年改称俄罗斯帝国。以后逐步扩张到乌拉尔、西伯利亚、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中亚地区。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陆续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1922年,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四个共和国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以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达维亚、哈萨克、乌兹别克、土库曼、吉尔吉斯和塔吉克陆续加入,成为加盟共和国。首都莫斯科。 巴斯曼诺夫/谢列布里亚科夫 苏联汉学家叶·亚·谢列布里亚科夫 ☚ 任日镐 巴斯曼诺夫 ☛ 苏联菲立克斯·韦伯作,王汶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有个贤明的民间谚语:‘言语是白银,沉默是黄金’。我绝不否定这个谚语,但是我想对它进行下述修正。言语,也就是我们说出的话 (这也是我的新发现的内容之一部分),也是黄金。不过,只当一个人不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的时候,言语才是黄金。” 苏联成立于1922年。该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1922年3月,由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3个共和国组成)4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莫斯科举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1924年10月,乌兹别克、土库曼两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1929年12月,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1936年12月,哈萨克、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1940年8月,摩尔达维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共15个加盟共和国,面积2240万km2,人口2.6亿(1979)。1991年底解体。 苏联 苏联*Sulian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地跨两大洲,面积2 240多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6,南北跨纬度42度多,海岸线长4.3万公里,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北临北冰洋,西和西南濒波罗的海和黑海,东滨太平洋。在2万多公里的陆疆上,与中国、朝鲜、蒙古、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波兰、芬兰、挪威等12个欧亚国家相邻。人口2.9亿(1990)万,居世界第三位,其中约3/4的人口集中在欧洲部分,2/3的人口为城市人口。共有130多个民族和部族,最大的民族为俄罗斯族,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其它较大的民族为乌克兰族、乌兹别克族、白俄罗斯族、哈萨克族、鞑靼族、阿塞拜疆族、亚美尼亚族、格鲁吉亚族、摩尔达维亚族、塔吉克族、立陶宛族及土库曼族等。根据各民族居住特点和民族自决原则形成15个加盟共和国,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俄罗斯联邦、哈萨克、乌克兰、土库曼、乌兹别克、白俄罗斯、吉尔吉斯、塔吉克、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摩尔达维亚、亚美尼亚。俄语为官方语言,居民多信东正教,次为伊斯兰教和天主教。苏联平原、山地、高原交错分布,平原占60%,山地和高原各占20%,地势西、北部低,东、南部高,大致形成三大地形区:叶尼塞河以西主要为3大平原(东欧平原、土兰低地、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为中西伯利亚高原、东部和南部为山地带。主要山脉有乌拉尔山脉,为欧亚两洲自然地理分界线;高加索山脉,亦为欧亚两洲自然地理分界线。河流分属四大水系: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里海—咸海等内流水系。主要河流有鄂毕河(上游为中国的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伏尔加河、第聂伯河、顿河、乌拉尔河(欧亚分界线)、阿穆尔河(中国称黑龙江)等,河流总长度964.8万公里,多集中于东部。湖泊众多,其中有世界最大的咸水湖里海、世界淡水容量最大和最深的贝加尔湖,还有巴尔喀什湖、咸海等。基本上属温带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干燥,夏季短促、温暖,春秋季短,气温年较差大,冬季最冷月(1月)均温基本在0℃以下,多在—10——30℃之间,其中东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达—71℃,堪称北半球的“寒极”;夏季7月均温多为12—24℃。降水量西多东少,变化于200—700毫米之间。气候条件中水、热分布不平衡,地域结合不好,水分好的地区往往热量不足,热量较充分区往往又较干旱,水热矛盾尖锐,对农业生产不利。自然资源种类繁多,蕴藏量大,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力资源、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居世界前列,其矿产资源中的煤、石油、天然气、铁、锰、铜、铅、锌、镍、铬、金、铂、石棉、霞石(炼铝原料)、云母、钾盐、磷、硫磺等探明储量均居世界前列,并形成高加索油田(巴库油田)、伏尔加—乌拉尔油田(第二巴库)、西西伯利亚油田(秋明油田)、顿巴斯煤田、库兹巴斯煤田、卡拉干达煤田、伯朝拉煤田、库尔斯克磁力异常区、克里沃罗格铁矿等世界知名矿区。世界主要能源、钢铁生产国之一,能源、冶金、机械、化学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和支柱,其中钢铁工业集中在乌克兰、乌拉尔、西西伯利亚、中央区、哈萨克五大钢铁工业基地,主要钢铁中心有乌拉尔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下塔吉尔、车里雅宾斯克、乌克兰的马里乌波尔(日丹诺夫)、克里沃罗格等;机械工业主要部门为重型机械、动力机械、拖拉机与农机、运输机械等;化学工业主要产化肥、硫酸、纯碱、合成橡胶及石油化工等;重工业发达,轻工和食品工业落后,轻工业以纺织业为主。农业相对薄弱,但农产量居世界前列,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种植业与畜牧业为最主要的农业部门,主产小麦、大麦、棉花、甜菜、向日葵、亚麻等作物,畜养牛、猪、羊、家禽、马和驯鹿等。交通运输业因地域辽阔而更为重要,发展迅速,以铁路为主,包括河运、公路、管道、海运和航空等比较发达的交通运输网。铁路以莫斯科为中心,运营里程14万多公里,西部密度大,主要铁路干线有横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南部的西伯利亚大铁道及第二条西伯利亚铁路(贝—阿铁路)等。公路总长151.7万公里,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通过运河沟通河、海航运,主要港口有敖德萨、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摩尔曼斯克等。民航线总长102万公里,航空港有莫斯科、圣彼德堡、基辅、新西伯利亚、叶卡捷琳堡、塔什干及伊尔库茨克等。首都和第一大城市为莫斯科。第二大城市为圣彼得堡,曾名列宁格勒,人口490万,全苏第二大机械工业中心、最大海港和重要的水路交通枢纽及科学文化中心之一。第三大城市为乌克兰首都基辅,人口250多万,重要的铁路枢纽。其它主要城市还有俄罗斯的下诺夫哥多德(高尔基)、新西伯利亚、伏尔加格勒、叶卡捷琳堡(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车里雅宾斯克、乌克兰的哈尔科夫、敖德萨、白俄罗斯的明斯克等。
☚ 波兰 莫斯科 ☛ 苏联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乌兹别克、土库曼、吉尔吉斯、塔吉克、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摩尔达维亚等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濒临黑海、波罗的海、北冰洋和太平洋,陆上邻挪威、芬兰、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和朝鲜。面积2240万平方公里。人口27450万(1986年)。有130多个民族和部族,俄罗斯人最多(占53.4%),其次为乌克兰人、乌兹别克人、白俄罗斯人、鞑靼人、哈萨克人等。3/4的居民和多数大城市以及首都莫斯科,均分布在欧洲部分。通用语言为俄语。境内叶尼塞河以西主要是俄罗斯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和土兰平原,以东主要是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 亚山地。80%地区属温带气候,16%属寒带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克里木半岛南岸和外高加索黑海沿岸为亚热带气候。北冰洋沿岸是苔原带,向南主要是森林带和干草原带,中亚有大片沙漠和半沙漠。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等。近1/4地区属内陆流域。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煤、石油、天然气、铁、锰、铬、铜、铅、锌、钾盐、磷灰石等矿藏居世界前列,并富森林和水力资源。9世纪末以基辅为中心形成封建国家。15世纪末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当代超级大国之 一。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以机器制造、燃料动力、冶金、化工、建材等重工业为主,军事工业尤为发达。工业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包括乌拉尔经济区)。农牧业主产麦类、玉米、棉花、甜菜、羊毛、牛奶、肉类。输出机器装备、金属和燃料为大宗,输入大部分是机器装备、消费品、食品和交通工具。华沙条约和经互会成员国。 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简称。在俄共(布)中央的领导下,1922年12月在莫斯科成立。当时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包括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四个苏维埃共和国组成。后来逐步扩大,今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 苏联原为世界上幅员最大的国家。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 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面积2240.22万平方千米,人口2.880亿,兵力399.4万人。自1990年3月至1991年12月,因各加盟共和国相继独立而解体。 阿列克谢耶夫/杨兴顺/波兹涅耶娃/克罗尔 ☚ 刘三富 阿列克谢耶夫 ☛ 苏联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由 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面积2,240.22万平方公里。人口28,170万 (1987年)。共有130多个民族和部族,其中人口超过百万者有22个。俄罗斯族占51.8%,依次是乌克兰族 (18.3%)、乌兹别克族 (4%) 和白俄罗斯、鞑靼、哈萨克等。官方语言为俄语。首都莫斯科。境内地势东高西低。主要山脉有喀尔巴阡山、高加索山、帕米尔山 (共产主义峰7495米,为全国最高峰)、天山、阿尔泰山和乌拉尔山。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第聂伯河和顿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371,000平方公里)。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湖泊 (水深1620米)。叶尼塞河以西主要是俄罗斯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和土兰平原,以东主要是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五分之四领土属温带气候,极北地区高寒,南部克里米亚半岛南岸等为亚热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由西往东和东南递减,西部为500-700毫米,中亚仅为100-200毫米,高加索山区多达3,200毫米。自然资源丰富,煤、石油、天然气、铁、钾盐、铜、铝、黄金等矿藏居世界前列,并富森林和水力资源。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石油、天然气、生铁、铜、铁矿石、化肥、拖拉机、锯材、毛料等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但重、轻工业比例失调,民用工业比较落后。农业是经济中的薄弱部门,生产谷类、小麦、棉花、甜菜、马铃薯等。需进口粮食。猪、牛、羊肉不能自给。渔业发达,是世界上捕鱼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出口以原料、燃料、重工业产品为主,进口以机械设备、粮食、消费品为主。货币为卢布。海、陆、空运输俱全,有铁路14.36万公里,公路147.93万公里; 有摩尔曼斯克、列宁格勒、敖德萨等30多个港口。黑海沿岸、高加索、波罗的海沿岸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公元6世纪居住在欧洲东部的斯拉夫人逐渐形成封建部落联盟。9世纪以基辅为中心形成封建国家,12世纪末分裂。15世纪末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1547年伊凡四世改称“沙皇”。1721年宣布俄罗斯为帝国。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沙皇俄国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1917年11月7日俄国无产阶级取得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45年战胜德国法西斯,取得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为“华沙条约”和“经互会”成员国。1949年10月3日同中国建交。 ☚ 苏丹港 苏伊士 ☛ 苏联CCCP,USSR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22~1991年)。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乌兹别克、哈萨克、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立陶宛、摩尔达维亚、拉脱维亚、吉尔吉斯、塔吉克、亚美尼亚、土库曼、爱沙尼亚等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地跨欧亚大陆,国土面积2240万平方公里,人口2.901亿(1991年),首都莫斯科,货币名称卢布。 苏联Soviet Union—short for the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1922-1991); USSR(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简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