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苏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苏李

苏李

西汉苏武、李陵之并称。二人皆有五言诗流传。《文选》载李陵《与苏武诗》三首,苏武诗四首,其中一首亦见于《玉台新咏》,题为苏武《留别诗》;又《古文苑》载李陵《录别诗》八首,苏武《答诗》一首,《别李陵》一首,后世遂以苏李并称。唐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 “苏子卿、李少卿之徒,尤工为五言。” “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然多数研究者认为西汉前期不可能有成熟五言诗出现,所传苏李五言诗当为后人伪托。

☚ 张蔡   三曹 ☛
苏李

苏李

❶西汉诗人苏武和李陵的并称。《文选》载李陵《与苏武诗》三首,苏武诗四首,列于《古诗十九首》之后。另《古文苑》还收辑李陵《录别诗》八首(其中两首残缺),苏武《答诗》一首。苏武与李陵之交往,见《汉书·苏武传》。但在诗歌发展史上苏李并称,则是由于上述诗歌的出现而引起的。这一组诗大多为赠答留别,怀人思归,以哀婉凄怨的情调抒发人生的悲苦艰辛,是艺术上相当成熟、形式较为完整的五言古诗,其中如“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等句,都很著名,广泛流行于六朝隋唐的诗坛,钟嵘《诗品》评李陵诗为“上品”,《新唐书·宋之问传》引时人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唐杜甫在《解闷》十二首之五中也说:“李陵苏武是吾师”,由此可见这一组诗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但这一组诗是否是李陵、苏武所作,六朝时有人已提出疑问,南朝宋颜延之认为“李陵众作,总杂不类,元是假托,非尽陵制”(《太平御览》卷五八六引《庭诰》)。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也据汉成帝诏命刘向校录歌诗三百馀篇的记载,指出“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此后,自宋代苏轼至近代,许多学者从苏武、李陵事迹,诗中地域以及诗的风格考证,认为这些诗不可能出自于西汉前期的苏武、李陵之手,把这些诗称为苏李诗,当是出于后人的附会。现代学者综合前人的成果,认为这组诗大体是东汉桓帝、灵帝时期的作品,与《古诗十九首》产生于同一时代背景,同为五言诗成立的标志,虽然是托名之作,但对五言诗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❷初唐诗人苏味道和李峤的并称。《新唐书·苏味道传》云:苏味道“少与乡人李峤俱以文辞知名,时人谓之‘苏李’”。

☚ 柏梁体   苏李体 ☛

苏李

(味道) 九岁能属辞,与里人李峤俱以文翰显,时号“苏李”。(新唐书·苏味道传)

汉称“苏李”, 唐亦曰“苏李”(峤、 味道, 乂、 )。 以今论之,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 廷硕七言,尤富风华,亦复乂难为李尔。(胡震亨 《唐音癸签》卷五)

苏李

苏武和李陵的并称。相传两人友善,以诗文互相酬答,有托言两人所作的五言诗流传于世。《旧唐书·宋之问传》:“苏李居前,沈宋比肩。”又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引《蔡宽夫诗话》云:“五言起于苏武、李陵,自唐以来有此说,虽韩退之亦云然。苏李诗世不多见,惟《文迭》中七篇尔。”除《文选》所录外,《古文苑》中还载有十首。这些托言为两人赠答的五言诗多写送别和留别,其次写游子思归,再次为怀人之作,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语言质朴自然,比兴贴切,描写细腻,委婉含蓄,悲切动人,对后代诗歌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