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苏小小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珮。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苏小小墓》是唐朝诗人李贺“鬼”诗的代表作。
 李贺出身唐朝宗室,由于其父李晋肃的名字中有个“晋”字,与字谐音,为了避家讳,尽管他才华横溢,也不能应进士考,使他失去了进身之路,在穷困潦倒中渡过短暂一生,他对自己这种无辜遭遇感到十分屈辱和愤慨,但在当时的伦理观念束缚下,又不好直抒愤懑,只能转弯抹角地流露自己内心苦闷与不平。同时,李贺生活在唐朝末年,社会诸多矛盾已尖锐地反映出来。人民的疾苦,社会的不公,贪官污吏的飞扬跋扈,使李贺陷入更深的苦闷中而不能自拔,使他的思想由抑郁伤感,发展到虚无幻灭,玩世不恭,常常在诗中借鬼魂来抒发被压抑的感情。这就是李贺鬼诗产生的社会根源。李贺在这首诗中,用苏小小的鬼魂自比,把由于谢世使苏小小对爱情和生活的一切追求都化为泡影比做自己在事业上的幻灭。
 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地区艳美绝伦的著名歌妓。《乐府诗集》中《苏小小歌》写道:“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可见苏小小生前虽为妓女,得不到真正的爱情,但她内心却热烈追求纯真的爱情。唐代诗人李绅在《真娘墓》诗序中又说:“嘉兴县前有吴妓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由此又可见,苏小小在死后仍是一个反叛者的形象,她在进入坟墓后,仍然追求享受人生的欢乐。在李贺之前,描写苏小小的诗文的气氛,多是欢快的。李贺对社会的不满,苏小小对现实的叛逆,发生了共鸣,就使得苏小小的形象在李贺的笔下产生异化,苏小小的鬼魂形象不再是现实的叛逆者的斗士,而是一个无可奈何的幽冷凄艳、阴森怪诞的幽灵。
 “幽兰露,如啼眼”,描绘了苏小小鬼魂美丽动人的哀愁形象。盛开的兰花是美丽的,带上晶莹露珠的兰花更美丽,比喻苏小小娇美绝艳的形象,但在“兰露”前加个“幽”字,就使这个娇美绝艳的形象罩上了凄迷阴森的色彩。既照应了标题中的“墓”字,又暗示了娇美绝艳的苏小小已生活在幽冥世界。把这样带有感情色彩的兰花比喻成苏小小的泪眼,又揭示了苏小小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鬼魂凄清阴冷、悲伤痛苦的心境。这两句诗既为全诗定下了哀怨的基调,又为鬼魂的活动创造了适当的气氛。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两句,追叙了“啼”的原因。由于苏小小已进入幽冥世界,不但使她生前对爱情的追求落空了,李贺在苏小小墓上也没听到什么“歌吹之音”,他看到的却是萧条冷落的凄迷景象。带给苏小小的也只能是满腔忧怨与不尽的愁绪。由于阴阳悬隔,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做表达爱情的信物,坟上细弱如茵的野春花,也不堪剪来赠给同心者,一切都幻灭了。这就是啼的原因,也是李贺心绪的真实写照。
 中间四句写苏小小鬼魂的服用和生活环境。墓旁的青草象她的茵褥;墓上的青松,象她的华盖;墓地的春风吹动象她的衣衫飘舞,墓旁的流水之声,象她的玉珮敲响。这四个比喻,各取其相同的特征做比:草与茵色同;松与盖形同;风与衣势同;水与珮声同。这四个比喻,句句不离墓地周围的景物,更增加了诗歌的凄清气氛。这四句诗既把苏小小鬼魂的服用概括描绘出来,又把苏小小鬼魂生活的环境描画出来。
 最后六句写苏小小爱情的幻灭。当年兴高彩烈到西陵松柏下会情人的油壁车,夜夜只能空相待。一个“夕”字,把传说鬼魂见不得亮光,只能在夜间出游的特点写出来了。由于死生异路,尽管车儿依旧,苏小小却再也不能乘它去西陵与情人“结同心”了,真是触物伤情,徒增哀怨。“冷翠烛,劳光彩”,写出了苏小小墓周围只有那有光无焰的鬼火在漂动,由于无人理采荒野中的苏小小墓,飘游的鬼火也只能白白耗费那冷漠的光彩。这种景物描写,渲染了墓地的凄凉、阴森、哀怨的气氛,又烘托出人物由于期会成灰而产生的孤寂、激愤的心境,暗示了苏小小所追求的爱情的彻底幻灭。“西陵下,风吹雨”描绘了西陵凄风苦雨的凄凉景象。西陵本是苏小小和情人结同心的幽会场所,现在那里有的只是风雨交加,一片凄迷。热烈地追求,爱情的甜蜜,已随苏小小谢世而永远破灭了,全诗也在这种凄风苦雨中结束了。诗人在诗中把苏小小的鬼魂形象若隐若现地描绘出来,也把自己空寂幽怨的激愤心情充分表露出来,收到了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

苏小小墓 - 佛道圣经文学 - 可可诗词网

苏小小墓

 

李 贺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珮。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苏小小墓》是一首著名的鬼诗。李贺的鬼诗虽十多首,但纷呈异彩,脍炙人口,故人们誉其为“鬼才”、“诗鬼”。鬼在古代人们宗教信念中是存在的。无论是古代汉人所信奉的巫术,还是古代蒙古族所信奉的萨满教,这种原始的宗教,都认为世界分为三层:“天堂”为上界,诸神居之;地面为中界,人类居之; “地狱”为下界,鬼蜮居之。李贺笔下虽然鬼魔成群,但他并不信鬼,更不写鬼畏鬼,而是鬼为人用,通过写鬼来表现人的感情,抒发个人的情怀,可称得上是诗体《聊斋》。
 苏小小是南齐钱塘著名的歌妓。她容颜秀美,意态娴雅,禀性聪慧,能歌善赋,名重一时,然而红颜薄命,20岁而夭逝,死后葬在钱塘江畔的西陵之下。她死后,人们或为诗,或口诵,传说甚多。古乐府 《苏小小歌》: “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李绅 《真娘墓诗序》写:“嘉兴县前,有吴妓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有的传说:南宋时,钱塘名妓苏小小色艺双全,红极一时。一日,宰相之子阮郁游于西湖,偶遇苏小小,颇为倾心。苏小小亦垂青于阮公子,于是吟道: “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吟罢而去。阮公子思慕小小,次日到西陵寻小小,两人相见,互诉衷肠,并誓偕首。日后两人莺燕相随,小小乘油壁车,公子骑青骢马,常游于西子湖畔。宰相闻说其子流连花巷,颇为恼怒,立即命公子返回,并择名媛为其婚配。公子不从越墙而出,不幸身亡。苏小小自公子走后,朝思暮想,多少官宦仰慕均遭拒纳。一日观察使孟浪至钱塘,慕小小芳名,依恃权势,强求之,小小坚决不从,此时又闻公子不幸,于是忧愤成疾而死,葬于西陵。另一传说,苏小小在公子走后,继续卖笑青楼,送旧迎新,多年后染疾而死。诗人李贺依前说在诗中塑造了一个忠贞不渝、满腔忧愤的苏小小鬼魂形象,借以抒发自己执著地追求理想而不得的忧懑情怀。这在选材上是精妙隽永的,在立意上是新颖超群的。
 全诗由景起兴,以墓地凄迷的景物为触发,通过丰富的想象、奇特的联想,刻画出一个飘逸恍惚,若隐若现的苏小小鬼魂形象。
 “幽兰露”四句,写苏小小容颜及悲苦的内心。这里采用以景起兴,以景喻人的手法。在肃寂的墓旁,幽幽的兰草上缀满露珠,像苏小小满含泪水的双眼。兰花的秀美、芬芳、高雅,使人想到少女的娴雅高洁; 带露的兰花,晶莹、清澈,令人想到少女明亮的眸子,宛如秋水,脉脉含情。但著一 “幽” 字,诗境则迥然不同,它给人一种索寞、凄冷的感觉,一个凄苦的美女形象托笔而出。在“眼”之前加一“啼”字,更点出苏小小那忧伤悲苦的精神特质,为全诗定下哀怨的基调。故 “幽”、“啼” 二字,为诗眼。诗人刻画苏小小容颜,没有冗笔,只抓着心灵的窗户——眼睛,略一点染,既令人看到她优美的形象,更能窥见她忧戚的心境。清人方扶南评此说“兰露啼痕,心伤不偶”。十分中肯地指出以外形揭示内境手法之高妙。苏小小为何如此凄苦忧愁,三、四两句巧妙地作了交代。这里写出她不幸的遭遇,苏小小虽与意中人誓结盟好,然因出身微贱被迫离异,这怎不令诗人叹曰 “无物结同心”! “烟花不堪剪”是从墓旁萋迷如烟的野草花起兴,写烟花虽好,但转眼即逝,不堪剪栽,隐喻了苏小小烟花女的身世与不幸遭遇。这正如方扶南所评:“风尘牢落,堪此折磨。”“烟花不堪剪”是造成苏小小悲剧的根本原因。“无物结同心”两句是全诗的核心,是揭示主题的句子,是诗眼。它是由乐府 《苏小小歌》“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改写而来,从肯定句改为否定句,指出苏小小的悲剧所在,揭示了更深广的社会内容,使人倍感凄楚、悲愤,同时也就蕴含了诗人对炎凉社会的难以言状的愤懑与痛苦。开头四句以神写形,笔墨经济,生动地勾画了苏小小鬼魂的优美形象及其内心境界。
 “草如茵”六句,写苏小小鬼魂的服用及其执著的等待。这里采用以景物拟人的手法,那如茵的绿草,似乎是她坐的锦垫; 那如盖的青松,似乎是她香车的华篷; 那嫋嫋的柔风,似乎是她罗衣的摆动; 那潺潺的流水,似乎是她的玉珮叮咚。柔风、绿草、苍松、流水,句句是写墓前之景,苏小小鬼魂就在这优美清雅的环境之中,以景托人,衬托出苏小小形象的高洁超逸。这里又连用了两个“如”、“为”,就将“草”、“松”、“风”、“水”的比拟意义明示出来,起到了以景拟人的效果,完成了一个衣袂飘举、玉珮叮咚,在青松翠草间逍遥飘逸的鬼魂形象。这又用的是以形写神的手法,她是风流美好、轻灵飘忽的,又是凄苦忧怨、寂寞虚茫的。诗人在此,以景喻人达到了亦景亦人,物我合一的境界,所创造的是个柔美、忧郁,同时又是空灵的缥渺的,令人难以捕捉的非具体形象。“油壁车,夕相待”是诗人依据传说虚构的意象,他似乎看到苏小小像往日一样,乘着油壁车在西子湖畔游赏,然而以往是“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她与意中人伉俪相随,而今却孤身一人,坐在油壁车内,等待公子的到来。可是等到夕阳西下,也未见伊人,这岂不是“空相待”。一个“待”字写出多少企盼、多少惆怅、多少忧怨!
 最后四句描写苏小小墓前鬼火闪烁、凄风苦雨的景象。夜幕低垂,墓地上绿火燐燐,显得那么幽森、凄凉。诗人在此却将那鬼火想象为情人幽会的翠烛,苏小小的鬼魂在夜色中等着意中人,然而却未能相遇,这熠熠的翠烛岂非虚设,一个“劳”字,有力地勾出苏小小鬼魂怅惘、空虚的内心境界。虽然如此,这翠烛之“光彩”不也正是苏小小鬼魂执著追求所爱的心迹表白吗?而且“光彩”二字,更衬出了墓地的幽冷、凄森,这种以光衬暗,以白衬黑的反衬法,加浓了墓地的氛围。诗中在“翠烛”之前加一个“冷”字,亦有力地揭示了人物孤寂悲凉的内心世界。“西陵下,风吹雨”这可能是西陵墓地夜幕降临时凄风苦雨的实景描绘;也可能是由李绅的“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真娘墓诗序》)而引发出来的想象,但这想象是反其意而为之。李贺想象在风雨凄迷之夜,没有“歌吹之音”,没有欢愉,只有忧伤而执著的苏小小鬼魂在徘徊、在期待她的所爱。那萧萧的风声,似乎就是她幽幽咽咽的悲啼;那微微的雨丝,似乎就是她那潸潸的泪水。此处又是以景拟人的方法。这形象使我们联想到《山鬼》中的女神,在“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迷离凄清的环境中,发出“思公子兮徒离忧”的绝望而又执著的呼喊,女神从热恋到失恋,表现出一种始终不渝的坚贞情操;苏小小鬼魂自始至终等待着所爱,充满执著的深情。这一形象蕴含着李贺对理想执著追求的精神。他关心国事,热烈地追求理想,曾在《南园》中直抒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表达了他平定藩镇为国立功的壮志,但是美好的理想却无法实现,只好以诗歌寄托之。《苏小小墓》以苏小小鬼魂在风雨凄迷之夜忧伤地徘徊、等待作结,增强了悲剧感人力量,从而更好地展示了主题,这亦如清人方扶南所指出的“则西陵之冷雨凄风,不犹是洒迟暮之泪耶?贺盖慷慨系之矣。”
 诗人在此把楚辞《山鬼》的意境和苏小小的故事传说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荒诞迷离、艳丽凄清的幽灵世界。山鬼虽然是想象中的形象,但她还具有“既含睇兮又宜笑”“被薜荔兮带女萝”的基本形象,而《苏小小墓》采用的却是“以景拟人”的艺术手法,以景比兴,通过景物幻化出人物形象。处处写景,而每一处景物都是鬼魂的形象,景中寓情,每一处景物都蕴含着人物情思,作到景物、形象、情思高度统一,因此,李贺的苏小小幽灵比屈原笔下的山鬼更具有空灵缥渺、有影无形的特点,故宋代严羽评此诗为“鬼仙之诗”是极为恰切的。
苏小小墓

苏小小墓

位于孤山西泠桥畔。相传苏小小为南齐钱塘名妓,能诗善歌,色艺倾动当时。在西泠与少年阮郁相遇,一见钟情,结为伴侣,曾吟诗云:“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即西泠)松柏下。”后阮郁遵父命返乡,苏小小累遭官府欺辱,郁郁而死,葬在西泠桥下。李贺、张祜、元好问、徐渭等游西泠,过其墓,均有诗。

☚ 秋瑾墓   岳王庙 ☛
0000196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