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苇茎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苇茎汤

清热剂之一。出自《备急千金要方》。苇茎150克、薏苡仁150克、冬瓜仁120克、挑仁45克。煎汤去渣, 候温灌服; 或苇茎煎汤, 其他药研末冲服。马、牛一次350~500克; 猪、羊50~150克。功能清肺化痰, 逐瘀排脓。主治肺痈。证见发热, 咳嗽, 鼻脓腥臭或带血丝, 呼吸喘促, 舌红苔黄,脉滑数者适用。方中苇茎清泄肺热, 为治肺痈要药, 故为主药; 冬瓜仁祛瘀排脓, 为辅药; 薏苡仁清热利湿, 桃仁活血祛瘀, 均为佐使药。四药合用, 发挥清热化痰、逐瘀排脓的功用。
本方适用于肺脓疡、大叶性肺炎、胸膜肺炎等。为增强疗效, 使用时应酌情加减。如肺痈将成, 宜选加蒲公英、鱼腥草、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等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促其消散; 脓已成,可加桔梗、贝母、生甘草等, 以增强其化痰排脓之效。

苇茎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方。又名千金苇茎汤。苇茎二升(以水二斗煮取五升,去滓取汁),薏苡仁、冬瓜仁各半升,桃仁三十枚。为粗末,入苇汁中,煮取二升,分二次服。功能清肺化痰,逐瘀排脓。治肺痈,症见咳吐腥臭黄痰脓血,胸中隐隐作痛,咳时尤甚,口干咽燥,脉浮数者。近代也常用于肺脓疡、百日咳、肺炎等属肺热者。方中苇茎清肺泄热,为治肺痈要药;辅以冬瓜仁祛脓排痰,薏苡仁清热利湿,使湿热从小便出;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引瘀热从大便出。对于肺痈将成,服之可使消散;已成脓者,服之可使脓排瘀去,痈可自愈。本方原书无方名,方名来自《外台秘要》卷十。

苇茎汤rhizoma phragmitis decoction

中兽医方剂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苇茎、冬瓜仁、薏苡仁、桃仁组成的汤剂。功效清肺化痰,祛瘀排脓。主治肺痈。症见发热咳嗽,鼻脓腥臭或带血丝。舌红,苔黄,脉滑数。苇茎汤加减,可用于治疗肺炎和肺脓疡。

苇茎汤 《外台秘要》卷十引《古今录验》

【组方药物】 苇茎30克(锉) 薏苡仁15克 桃仁50枚(去尖、皮、双仁者) 瓜瓣15克
【制剂用法】 上药4味,取饮片。以水1升,先煮苇茎,煮取500毫升,去滓,悉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分2次服。当吐如脓。
【主要功效】 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适应病证】 肺痈。咳吐腥臭黄痰脓血,胸中肌肤错,隐隐作痛,咳时尤甚,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脉滑数。现用于肺脓疡、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百日咳等属于肺热者。
【临床验证】 1.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以本方加味治疗200例,其中轻型138例,重型62例。结果:治愈(咳嗽及肺罗音消失、体温正常、胸X线检查正常)169例,无效31例。治愈天数平均5.1天(《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10:26)。2.肺炎:以本方为主,随症加味治疗大叶性肺炎45例。结果:全部治愈。一般2~5天退热,白细胞数复常,咳嗽、咯痰等症状4~6天消失或减轻,复查胸透42例。23例病灶全部吸收,5例基本吸收,14例部分吸收(《浙江中医杂志》1964,10 : 16)。3.百日咳:以本方加百部、川贝母、枇杷叶、甘草治疗75例。服药4~8剂,全部治愈(《河北中医》1985,12:44)。
【方义分析】 此为治肺痈名方。方中苇茎甘寒轻浮,清肺泻热为主药;瓜瓣化痰排脓为辅药;桃仁活血祛瘀,薏苡仁清肺破毒肿,共为佐使。四药合用,共成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之功。肺痈未成或已成者均可使用。但宜酌加鱼腥草、金荞麦之类。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千金苇茎汤”《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附方》。又,方中瓜瓣,历来颇有争议,临床一般可用冬瓜仁或丝瓜子仁。

苇茎汤wěi jīng tāng

方剂名。《本草纲目》草部第15卷芦。
【方源】《金匮玉函》。
【组成、用法】用苇茎切二升,水二斗,煮汁五升。入桃仁五十枚,薏苡仁、瓜瓣各半升,煮取二升,服。当吐出脓血而愈。
【功用主治】肺痈咳嗽,烦满微热,心胸甲错。

苇茎汤wěijīngtāng

又名千金苇茎汤。《千金要方》方。苇茎二升, 薏苡仁半升, 冬瓜仁半升, 桃仁三十枚。水煎, 分两次服。功能清肺化痰, 逐瘀排脓。治肺痈, 症见咳吐腥臭黄痰脓血, 胸中隐隐作痛, 咳时尤甚,口干咽燥, 脉浮数者。

苇茎汤

苇茎汤

本方出自《古今录验方》,录自《外台秘要》卷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载此方而无方名。宋·林亿等校定《金匮要略方论》时,将《千金》此方收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作为附方,称为“《千金》苇茎汤”。《圣济总录》卷五十苇叶汤,即以本方中苇茎易以苇叶,其主治证仍与本方同。方由苇茎二升,薏苡仁半升,瓜瓣半升,桃仁(去皮尖、两仁者)五十枚组成。上四味㕮咀,以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二升,分再服。当吐如脓。现用法为用饮片煎汤服。功能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主治痰热瘀血,壅结于肺,致成肺痈。症见咳吐臭痰脓血,胸中隐隐作痛,咳时尤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本方所治肺痈,证属痰热瘀血壅结于肺所致。故用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之法。方中主以苇茎甘寒轻浮,清肺泻热,为君药;辅以瓜瓣(即冬瓜仁)祛痰排脓,为臣药;薏苡仁清热破毒肿,桃仁活血祛瘀,共为佐使药。组合成方,具有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之功。《古方选注》说:“是方也,……其瓜瓣,当用丝瓜者良。……薏苡下气,苇茎上升,一升一降,激而行其气血,则血肉之未败者,不致成脓,痈之已溃者,能令吐出矣。今时用嫩苇根,性寒涤热,冬瓜瓣性急趋下,合之二仁,变成润下之方,借以治肺痈,其义颇善”。《医学衷中参西录》说:“《千金》苇茎汤,释者谓苇用茎而不用根者,以肺原在上,取本乎天者亲上也。而愚则以为不然,苇之根居于水底,其性凉而善升,患大头瘟者,愚常用之为引经要药,是其上升之力可至胸部,而况于肺乎?且其性凉能清肺热,中空能理肺气。而又味甘多液更善滋养肺阴,则用根实胜于茎明矣。”故现使用本方,多用芦根,本方为治肺痈常用方,不论肺痈将成或已成,均可使用。以咳则胸痛,吐痰腥臭,或咳吐脓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现临床上以本方应用于肺脓疡、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百日咳等属于肺热者。
银苇合剂(《中医方剂临床手册》上海曙光医院经验方)
桔梗9克,杏仁6~12克,红藤30克,鱼腥草30~60克,银花、连翘各15~30克,冬瓜子、桃仁各9克,鲜芦根70厘米(去节)(一方无红藤,有麻黄、豆豉、甘草)。功能清肺泻热,解毒排脓。主治肺脓疡成脓期属肺热者。

☚ 清音丸   清金宁肺丸 ☛
0000401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