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变选种selection of bud sport由发生变异的芽长成枝条或植株, 通过鉴定选择获得新品种的方法。这种方法大多是在原品种优良综合性状的基础上, 从个别或少数性状发生的突变中, 选择某种性状更为优异的类型。果树中有许多著名的优良品种来自芽变, 美国在20世纪初叶从元帅品种中选出了芽变品种红冠和红星; 50年代初从红星芽变中选出了新红星; 70年代以来, 又选出许多红色、短枝型的元帅系芽变新品种。温州蜜柑的芽变选种也是较成功的实例。1909年前, 日本已栽培有尾张等几个温州蜜柑的品种, 以后在一株尾张树上发现一个芽变枝, 定名为早熟樋口; 20世纪60年代在尾张中选出早熟的松山和宫川等芽变品种。 芽变选种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从生产园内选择初选优系, 包括枝变, 单株变异; 第二步是对初选优系的无性繁殖后代进行筛选, 包括复选和决选两个阶段。 初选是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各个时期进行观察与选择, 尤其在果实采收期前1~2个星期, 应对果实经济性状的变异进行重点选择; 此外, 在剧烈的自然灾害之后, 抓住时机选择抗逆性强的变异类型。初选得到的优系都要编号、作出明显标记和调查记载。并与当地生态环境下的适宜对照树进行对比分析。 在选择过程中, 首先要筛除饰变材料, 可参考以下几方面来鉴别芽变与饰变: ❶变异性状的性质。观察分析是数量性状还是质量性状发生的变异。质量性状一般不会因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为饰变, 例如果皮无色与有色、片红与条红可断定为芽变。 ❷变异体的范围。变异体有枝变、单株变及多株变异3种情况。如果是枝变, 需观察它是否为嵌合体, 鉴定为扇形嵌合体的, 即可肯定为芽变; 如为单株变异, 就较难确定变异性质, 有芽变、饰变, 或实生变异3种可能; 如为多株变异, 立地条件不同。可排除环境的影响确定为芽变。 ❸变异的方向。饰变与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一致, 而芽变则与环境条件无明显的关系。例如, 果实的着色, 随着光照条件而变化, 树冠外围枝所结的果实, 色泽较浓, 而内膛荫蔽枝的果实, 着色较淡。因此,在树冠内膛发现的浓红型变异, 则可能是芽变,而光照充足处发现的这种类型,则有可能不是芽变。 ❹变异性状的稳定性。饰变是一般环境条件改变引起表现型的变化, 因此在这一环境条件存在时, 表现型才显示这种变异, 没有这种条件, 变异就会消失。所以了解变异性状在历年的表现, 并结合分析环境因素的变化,就能判别。在根据以上几点可排除饰变的材料后。如发现变异性状十分优良,但还不能确定是否芽变,可把选择的材料置于高接鉴定圃, 根据其表现, 决定以后的工作; 有充分根据确定为芽变,而且性状优良,但对某些性状还不清楚, 可直接进入选种圃; 有充分证据证明变异是十分优良的芽变, 而且无相关的劣变可不经高接鉴定圃及选种圃, 直接参加复选。 自然发生的芽变往往是以嵌合体形式存在的, 如为周缘嵌合体则易于稳定, 有的为扇形嵌合体或周缘区分嵌合体往往不稳定,为了使变异体纯化和稳定,通常可采用修剪或营养繁殖的方法, 使其转化成周缘嵌合体或同质突变体, 供生产应用。
芽变选种selection of bud sport由发生变异的芽长成枝条或植株,通过鉴定、选择,获得观赏植物新品种的方法。芽变是体细胞突变的一种,即突变发生在芽的分生组织细胞中,当芽萌发生长成枝条或单株后,就在性状上表现出与原品种类型不同的现象。芽变包括由突变芽发育成的枝条和单株变异。芽变是观赏植物产生新型变异的重要源泉之一。它既为杂交育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又能直接从中选出优良新品种。芽变选种大多是在原品种优良综合性状基础上,从个别或少数性状发生的芽变中选择其中性状更为优异的类型。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收效较快。因此,观赏植物中有许多著名良种来自芽变选种。 简史 芽变选种已有很长的历史。中国早在宋代就有利用芽变改进观赏植物品种的记载。如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1031)中记述了牡丹的多种芽变:“潜溪绯,千叶绯花,出于潜溪寺。本是紫花,忽于丛中特出绯者,不过一二朵,明年移在他枝。洛人谓之转枝花,故其接头尤难得。”英国的达尔文对植物的芽变进行了不少的调查研究,认为芽变是常发生的,并具有普遍性。他在《家养状态下的变异》一书中例举了很多花卉的芽变:“菊花常发生芽变;沙羡(Sharts)曾有一株实生苗产生了6个不同类型的芽变类型;蓝色矢车菊常在同一株上开出白色、深紫色、蓝色和杂色四种不同颜色的花;金鱼草在一株上开有白色、桃红色及其条纹色的花。” 19世纪以来,英国、美国、荷兰、意大利、日本等国普遍用芽变选种,对芽变进行了大量研究,观赏植物选育出大量新品种。据统计,人们用芽变选种方法选出了400多个菊花品种、300多个月季品种,等等。如著名的月季品种‘黄和平’(cv.Peace)自1944年育成以来,先后选出了新品种‘古尤’、‘芝加哥和平’、‘藤和平’等。 芽变特点 采用芽变选种,提高选种效率,首先必须掌握以下主要特点。 芽变多样性 芽变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形态特征的变异,也有生物特性变异。植物形态变异包括植株、枝条、叶、花等的形态变异。❶株形变异。有紧密型、垂枝型、柱型等。紧密型,株矮、节间短,如紧密型连翘、各色品种的寿星桃等;垂枝型芽变有‘垂枝’桃、‘垂枝’梅、‘垂枝’榆、‘垂枝’雪松等。 ❷枝条形态变异。有蔓性变异,如月季的藤本芽变、桧柏的匍地芽变等;扭枝变异,即普通型枝产生扭枝型的芽变,如‘龙爪’柳、‘龙桑’、‘龙游’梅等;枝刺的变异,如‘无刺’野蔷薇、无刺刺槐等。 ❸叶色变异。包括色素变化形成‘紫叶’李、‘红叶’槭、‘紫叶’桃等;部分叶组织叶绿素变化像金心或金边、银心或银边的大叶黄杨、六月雪、吊兰等彩斑叶色品种;蓝绿叶色变异如海蓝雪松、杉、柏等芽变品种。 ❹花色变异。即花色素变化,包括形成新花色和出现不同条斑色芽变等。生物学特性变如下:❶开花期变异。即花期提前或错后。 ❷可育性变异。即因雌雄蕊瓣化或退化而失去可育性,如雄性不育等。 ❸抗逆性变异。即产生耐寒、耐旱、抗病虫等芽变新品种。 芽变重演性 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代、不同地点、不同单株上出现相同类型的芽变。它的实质是基因突变的重演性。如叶色、花色、短枝型、垂枝型等芽变十分普遍。 芽变稳定性 一般芽变品种的变异性状比较稳定,通过营养繁殖,多可把变异性状保持。也有些芽变,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变异性状可能消失而恢复成为原有的类型。芽变的稳定性与否之实质,既在于基因突变的可逆性,又与芽变的嵌合结构有关。 芽变局限性和多效性 芽变仅仅是原类型遗传物质的部分突变,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突变等。只有突变物质所控制的个别性状发生变异,并未发生遗传物质的重组,因而出现局限性。此外,某些芽变如为多倍体芽变性质,则由于细胞的巨大性导致叶大、茎粗、花大、色鲜等许多性状变异,即出现芽变的多效性。 遗传基础 芽变的基础是遗传物质的突变,可分为以下几方面:❶基因突变。即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点突变,由显性变成隐性(A→a)为正突变;反之(a→A)为反突变。一般正突变机率较大。一对基因的突变有AA→Aa、Aa→aa、Aa→AA、aa→Aa四种情况。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一般自交植物正突变的形式是AA→Aa,当代性状不变异,只能在下一有性世代分离出突变性状;异花授粉植物的正突变形式包括AA→Aa和Aa→aa,后者当代表现出突变性状,前者虽不能表现,但可保存在体细胞中,成为Aa→aa突变的基础。 ❷染色体结构变化。包括易位、倒位、重复和缺失等。这些都能造成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顺序的变化,从而引起有关性状的变异。 ❸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多倍性、单倍性和非整倍性。其中主要是多倍体突变,这种突变常因细胞巨大而表现出器官性状的巨大性。例如矮牵牛二倍体小花品种在通过芽变后,便变成了四倍体大花品种。 芽变细胞学基础 见观赏植物嵌合体。 选种方法 芽变选种主要是从原有优良品种群体中选择更优良的变异,要求在保持原品种优良性状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主要缺点,通过选择得到改善,或针对某一性状通过选择得到改变,成为具有新优性状或奇特观赏性状的新品种。 选种时期 从原则而论,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各个时期,都要进行细致观察和选择。但是,为了提高选种效率,除经常性的观察选择外,一般根据选种目标确定选择时期,抓住最易表现芽变性状的时机,集中进行选择。❶开花期:此时最易发现开花时期、花色、花形、花香、重瓣性、着花量、花朵大小、可育性等性状变异。其中早开花和晚开花芽变,最好分别在本品种花期前和后7~14天进行观察选择。 ❷灾害期:即在霜、冻、旱、涝、病和虫害等自然灾害之际以及随后,在大量群体普遍受害的情况下,分别进行抗性强的芽变选择。 鉴定分析 为使芽变中有望成为新优品种的变异脱颖而出,在选择中,当发现一个变异后,要区分它是芽变还是受环境影响的彷徨变异,就必须进行鉴定和分析。鉴定有直接鉴定和间接鉴定法。直接鉴定法,即直接检查遗传物质,包括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组型,以及DNA的测定等。这种方法需要时间较短,但难度较大。间接鉴定法,即移植鉴定法。将初选变异类型通过嫁接或扦插与对照移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比较鉴定。此法简便易行,但需时间较长。变异分析: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和土地,减少鉴定数量,在进行直接和间接鉴定之前要进行变异分析,筛除大部分显而易见的彷徨变异,再初选出少数证据充分的遗传性芽变,然后对剩下的不能肯定其性质的变异进行直接或间接鉴定。 选种程序和步骤 一般分为初选、复选和决选三个步骤。芽变选种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初选,在种植圃(生产园、观赏园等)的群体中初选优系,包括枝变、单株变异;第二步包括复选和决选两个阶段,即对初选优系的营养繁殖后代进行比较筛选,选出入选品系和新品种。程序如图。 
芽变选种程序图 初选 根据选种目标,开展座谈访问、群众选报、专业调查等多种形式的选种活动,从种植圃中初选优系。对初选优系要进行编号、标记并填写记载表格,还要选好生态环境相同的对照,进行对比分析;筛除有充分证据是环境条件影响的彷徨变异,不再进行第二级选种程序。对变异不明显或不稳定的进行继续观察,如枝变范围太小,不足以分析鉴定,可通过修剪或嫁接等方法,使变异部分增大后再进行分析,对有充分证据说明变异是十分优良的芽变,并且没有相关的劣变,可不经高接鉴定圃和选种圃直接参加复选;对不稳定的嵌合体形式的芽变,可采用修剪、嫁接、辐射处理、组织培养等方法,使嵌合体分离转化成为稳定的芽变。 复选 在高接鉴定圃和选种圃中通过鉴定,作进一步选择。高接鉴定圃比选种圃的生长发育快,特别是对于变异较小的枝变通过高接,可以在较短时期内为鉴定提供一定数量的枝、叶、花、果。它的作用是为进一步深入鉴定变异性状及其稳定性提供依据,因此也为扩大繁殖准备材料。高接一般要求将变异与对照高接在同一种砧木上,以消除因不同砧木而产生的影响。 选种圃的作用,是全面而精确地对芽变系进行综合鉴定。包括变异的优良性状及其对其他性状的影响。像株型这样的巨大变异,其表现与原品种有很大差异,对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有不同的反应和要求,因而在投入生产应用之前,要求有一全面的鉴定材料。选种圃要求土壤肥力均匀一致,每一芽变系最少10株。采用单行小区,每行5株,重复2次。用原品种或与其相似的最优习见品种设对照;如是嫁接苗,则要求砧木为常用类型。复选材料要求逐株进行调查记载,建立档案。对花、叶和其他重要性状进行全面鉴定。根据不少于连续3年的鉴定结果,确定入选的优良品系。由负责选种的单位提出复选报告,提交主管部门组织决选。 决选 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对入选优系及其选种报告进行评定和决选(包括审查鉴定)。决选时,需要具备如下有关材料:❶该芽变品系的选种历史,评价和发展前途的综合报告; ❷该芽变品系在选种圃内不少于连续3年的鉴定结果; ❸该品系在不同自然区内的生产利用试验结果和有关鉴定意见; ❹该芽变品系及对照的实物和照片。然后写出决选材料,确认某一品系在生产应用上有前途。最后可由选种单位给以命名,进行发表、登录、生产种苗推广应用。芽变选种bud mutation selection果树品种选育的一种方法。突变发生在芽的分生组织细胞中,当萌发长成枝条性状与原类型不同即为芽变。芽变选种,可从中直接选出优良的新品种,又可为杂交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中国很早应用此法。《荔枝谱》(1059年)中曾记述了荔枝的芽变品种龙牙的产生情况。近代芽变选种最突出的是元帅系苹果,从普通型突变为短枝型,着色鲜艳程度不断提高。美国的超红、魁红都是一代优良芽变品种。果树有不少经这一方法选出的品种。此法简便,易于掌握,收效较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