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花炮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花炮节侗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湖南、广西交界处许多侗族聚居的县里。节期各地不一,有农历正月初三(广西程阳)、正月十五(广西光辉)、二月初二(广西梅林)、二月十五(广西斗江)、三月初三(广西三江)、十月十六(广西林溪)等。花炮节的主要活动就是抢花炮。花炮外形是一个长约10厘米,直径约4厘米的铁筒,内装火药。铁筒的口上放个用铁丝和彩线缠绕的“铁环”,是幸福吉祥的象征。花炮外面饰以彩绸飘带,拴在一根竿子上,由人举着,十分醒目。节日里先由芦笙队做仪仗,护卫着花炮游寨入场。举行了节目仪式之后,司仪宣布点炮。一声巨响,彩色铁环飞上天空,参加抢花炮的两队健儿共三、五十人,便向铁环可能落下的地方冲击,观众欢呼呐喊。抢到铁环者与队友互相传递,躲闪对方的争抢,设法把铁环送到指挥台上,在抢的过程中不允许伤害对手。哪个队的队员把铁环送上了指挥台,那个队便是优胜者。一般共抢三炮,相当于三场比赛,可以有三个队获奖。参赛的队少,也可以三局二胜。过去三炮分别象征人财两旺、吉祥如意和幸福安康;现在代表团结、胜利和幸福等。抢完花炮,演出侗戏、唱彩调、赛芦笙、赛球、斗鸟、跳“多耶”集体舞、对歌等。从白天到深夜都一片欢腾。参加活动的还有周围许多兄弟民族。关于节日来历的传说不少。一说是古代木材商人,为了在码头上招揽顾客所举行的活动发展来的,木材从江河放排集于这里一些码头;另一说是为了纪念龙王的一位女儿,她曾在江边遇险,被一位侗族姑娘救护,龙女为感谢侗家姑娘,于第二年三月初三到江边抛撒百花。但龙王震怒,幽禁龙女,不许她再到人间。侗族百姓怀念和热爱龙女,便效仿她撒花娱乐,后渐演变成抢花炮,并成节俗。 花炮节 花炮节时间:每年4月5日 ☚ 土王节 跳玄节(跳弓节) ☛ 花炮节 花炮节时间:三月初三 ☚ 三月三 四月八 ☛ 花炮节 314 花炮节侗族的传统节日,节期因地而异,或阴历正月初三,或正月十五,或二月初二,或二月十五,或三月初三,或十月二十六日。节日清晨,人们涌往燃放花炮的场地,放花炮分头、二、三炮。花炮用竹蔑扎成,高约5尺,宽约3尺,形似花篮。花炮外套一铁丝圈,有杯口大,花炮燃放时,铁圈被冲向空中。铁圈落下时,人们争先恐后地抢夺,谓之“抢花炮”。放完花炮,还进行演戏、斗鸟、歌舞等活动。据传,在清代光绪年间,三江地区的商人们为招徕顾客,每年三月三放花炮,抢到花炮者还有赏,相沿成俗。 ☚ 斗牛节 尝新节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