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拳
拳种之一。
❶传为甘凤池遗技。参见“花拳总讲法”条。
❷陕西地方拳种。多流传西北民间。根据自然界梨花,梅花等形态特点,结合武术技法而组成的各种套路,故名。据传为清末关中武术名家“三、三”(高三、邢三、苏三)所传。基本理论讲阴阳变化。 《花拳谱》讲:“层层有花叶里藏,梅花撑子分阴阳。”技击方法讲:“撑斩为本,勾挂为能”。劲道绵软细柔,用招时主刚。动作特点:结构严谨,手法较多,身活肩松,行架工正舒美,招法质朴自然。套路特点:一般套路较长,招式对称,主要套路有小花拳、花拳、大梨花、西拳等。
❸山东地方拳种。据传为山东济宁州花振芳所创,故名花拳。该拳拳架舒展大方,用时出手小。套路原只有第一路一套,后发展为花拳十路(现只搜集到三路)。器械有花剑(蝴蝶剑)、花刀(劈刀)、花棍、花枪(盘龙枪)及二月牙、荷花刺等。
花拳
据传系清雍正年间甘凤池在江浙一带传授。
甘凤池,生卒年月不详,江宁人。武艺高强,又善导引之术,名闻各地。曾因后清案受刑不惧。有关甘凤池的故事,在江南民间流传甚广。凤甘池除传授花拳外,还著有《花拳总讲法》。
花拳属于短打类型的拳法。花拳在起势前,先以左掌心外向,右掌心贴左拳背,双臂成环形,于胸前自右向左划半弧,名为“请手”。花拳有散手一百二十字,七十二擒拿法,三十六腿,二十四势。花拳练习实打之法,有功手、抄腿、肘击、肩靠、股插等法,分上中下三盘。短打跌法有八十八个势名,都是身手足配合以跌人之法。花拳要领讲究:
❶“打拳喜怒哀乐,虚势则喜,着力则怒,过势则哀,逼门则乐”;
❷“气要运入丹田”,使内壮而加强抗击力和爆发力;
❸以腰为一身之本,盘旋转侧,形如虎相,步动如飞,眼到手到,步到身到;
❹交手时,两手必护心口和裆部。眼则斜视,侧身而进,沾衣即跌,着彼身手一紧为要诀。
花拳在近代传习不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