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舟学画编 芥舟学画编清代沈宗骞撰。有乾隆四十六年编者自序。全书分四卷,即卷一传神(肖像),卷二、卷三山水,卷四人物琐论。对主要画种的表现手法进行评述,大都出于作者心得。其中,介绍肖像画法较为详备。 ☚ 山静居画论 扬州画苑录 ☛ 《芥舟学画编》中国画论著,4卷。清代沈宗骞著。此书为著者精研画学30年的成果,前有1781年所作自序。卷1、卷2评论山水,共16篇;卷3论传神,共10篇;卷4为人物杂评,共3篇。 芥舟学画编 032 芥舟学画编清沈宗骞撰。4卷。前二卷俱论山水,凡16篇。议论详明,新义时出,均为深造有得之言。卷3为传神,凡10篇,写真之秘,尽被揭示。卷4为人物、笔墨绢素、设色等琐论三种,系通论一切画法。 ☚ 苦瓜和尚画语录 画筌 ☛ 芥舟学画编 芥舟学画编绘画论著。四卷。清沈宗骞撰。沈宗骞(生卒年不详),字熙远,号芥舟,又号研湾老圃。浙江吴兴人。以书画遍游吴越,雅负盛名,书法二王,画兼山水人物,有《汉宫春晓》、《万竿烟雨》等画传世,被目为神品。 《芥舟学画编》成书于1781年。卷一、卷二论山水画,共分十六篇,即宗派、用笔、用墨、布置、穷源、作法、平贴、神韵、避俗、存质、摹古、自运、会意、立格、取势、酝酿。卷三论传神,凡十篇,即传神总论、取神、约形、用笔、用墨、傅色、断决、分别、相势、活法。卷四共三篇,即人物琐论、笔墨绢素琐论、设色琐论。此书包孕古今、兼收并蓄,可谓对历代画论有集大成之势,而在详明、平允的持论中,时有新义发明,实为一家之言。全书体现出力倡风雅,推尊古法、摧廓时尚的倾向。条理清晰,理法兼备,体制宏富,文词雅驯,是清代画论中极其重要的一部。但因强调师古人重于师造化,对临模推崇过甚,故缺少最可宝贵的创新精神。且词藻华赡过甚,使真义反为所掩,亦是一弊。 沈宗骞不似诸多论家之只言画法,或以论述画法为主,而是以较大篇幅讨论画道、画理。在《神韵》中,他提出“动辄好奇,画者之大病”的见解,倡导“清和宕逸之趣,缥缈灵变之机”的“平中之奇”,认为古人的笔奇、趣奇、格奇皆出于性情胸臆,离开性情所发而求奇,必入狂怪。在《避俗》中,认为画俗有五,即格俗、韵俗、气俗、笔俗、图俗。能去五俗可几于五雅,即高雅、典雅、隽雅、和雅、大雅。因笔墨本乎性情,故“凡所以涵养性情者则存之,所以残贼性情者则去之,自然俗日离而雅可日几也”。在《存质》中倡以去华存质之道,以“华”为美之外现者,“质”为美之中藏者,质之趣近古,古之象如浑金璞玉,古之韵如郑草江花,精神内蕴,光华发越。继而提出“存质”之路,即理径明透,识量宏远,加之以学力,参之以见闻。并从孙过庭论学书之“三时”提出学画之三时:初学时求平直,中则开拓心思以尽丘壑之变,后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在《摹古》中说,时虽有今古之异,但心同、手同、法同,故无古人之成法无以发我之性情。与此同时,虽仿古而不可有古无我,“正以有我之性情也”,若舍我求古,则不但失我,且又失古。惟以古人之矩矱运我之性灵,纵未及古人,犹不失自家灵趣。《自运》与《摹古》互为补充,言自运又当复必有古法,“食古既化,万变自溢于寸心;下笔天成,一息可通乎千古”。《会意》在论述了意趣在绘画中的作用后,提出了立意、笔意、画意、局意这“四意”之大要,分别为“布置落落,不事修饰”,“平正疏爽,直起直落”,“传写典雅,绝去俚俗”,“安顿稳重,波澜老成”。在文艺批评中,“意格”常为一词,沈氏在《会意》之后,又言《立格》。他提出求格之高其道有四:一曰清心地以消俗虑,二曰善读书以明理境,三曰却早誉以几远到,四曰亲风雅以正体裁。综观沈氏所论,除尊古意识较浓,未能认识以新变求代雄的意义外,不仅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而且对画家的画外功夫、修养途径,构建成很深刻、系统的理论体系。 关于绘画的传神论,沈宗骞也很有建树。在《传神总论》中,首先辨析“神”之有别于形貌,在于天下之人有形同貌类者,“至于神则有不能相同者矣。”继而指出“形或小失,犹之可也,若神有少乖,则竟非其人矣”。他认为神不能离形,以笔意补形似,工夫纯熟,心手妙合,就能形神逼肖。他认为画人物“当传写其神之正”,真神发露“其去愈速,其神愈全”,倘能在瞥见神之全而真时,以数笔勾出,脱手而神活现。这种“笔机与神理凑合,自有一段天然之妙”,已与现代速写为近。沈氏不仅论取神,还论“约形”,“约者束而取之之谓”,对约形的技法,论之甚详甚切。加之以论用笔、用墨、傅色、断决、分别、相势、活法,形成了极系统、深细、具体的人物画传神理论。传神论不仅见于人物画论,也见于山水画论。沈氏在《穷源》中说:“画之为言画也,以笔直取百物之形,洒然脱于腕而落于素,不假扭捏,无事修饰,自然形神俱得,意致流动,是谓得画源。”他关于山水画的用笔、用墨、布置、作法、取势、酝酿等理论,都是周详而剀切的技法论,都贯注着形神兼备的精神。 对于山水画南北宗论,沈宗骞发表了资禀源于地理,从而形成风格之异的见解,为前人所未道,亦值得珍视。在《宗派》中,他首言“天地之气,各以方殊,而人亦因之”,继而以南方山水蕴藉萦纡,使人得气之正者为温润和雅,偏者为轻佻浮薄;北方山水奇杰雄厚,人得气之正者为刚健爽直,偏者为粗厉强横,“率其性而发为笔墨,遂亦有南北之殊焉”。地理决定论虽不免简单化,但不失为造成南北画风岐异的主要原因,如此论南北宗之产生,实较前辈画论家深刻、高明。沈氏还本着“视学之纯杂为优劣,不以宗之南北分低昂”的态度,更难能可贵。 初版梓行后,流传极少。虽乾嘉后丛书迭出,亦未著录此书,独日本有刊本,且有译文。《画论丛刊》收入此书。新刊本有《中国画论丛书》本,沈宗骞述,齐振林写,史怡公标点注释,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版。又,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据《别下斋书画录》卷一《芥舟水墨写意士女册》所载费丹旭跋语云“芥舟著有《瓣香书屋画论》行世”,谓疑此即《芥舟学画编》,此说可信。 ☚ 山静居画论 二十四画品 ☛ 0000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