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艾森豪威尔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艾森豪威尔1890—1969Dwight David Eisenhower美国总统(1953—1960)。生于得克萨斯州的丹尼森。毕业于西点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负责坦克训练工作。战后被派驻巴拿马运河区。1933年任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的副官。两年后随麦克阿瑟驻菲律宾。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国。后受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擢用,由作战处处长连升数级。1942年6月任驻欧美军司令。1943年12月任欧洲盟军最高司令。1944年6月指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升为五星上将。1945年德国战败后,初任美驻德占领军司令,后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48年退役,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1950年12月开始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最高统帅。1953—1960年两任美国总统。因其内阁成员多由大公司垄断资本家担任,故有“富豪内阁”之称。在任期间,继续推行“冷战”政策。1953年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1954年与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又组织“东南亚条约组织”与“中央条约组织”,扬言要“解放”社会主义国家。1957年提出控制中东的“艾森豪威尔主义”。1959年与苏联赫鲁晓夫举行戴维营会谈。著有《远征欧陆》。 艾森豪威尔D.Eisenhower
艾森豪威尔美国第34任总统,陆军五星上将。1890年10月14日生于得克萨斯州贫苦家庭。1915年毕业于西点军校。曾参加一战。1942年6月起任欧洲美军最高司令,1943年12月任欧洲盟军最高司令。指挥北非登陆、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等战役并取得胜利。1944年12月晋升五星上将。1950~1952年任北约武装部队最高司令,1953~1961年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任内继续推行冷战政策。1957年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1959年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举行戴维营会议,作出缓和姿态。1969年3月28日卒。 艾森豪威尔1890~1969美国第34届总统,共和党人,陆军五星上将。1915年毕业于西点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从事坦克部队的训练工作。战后,先后毕业于陆军指挥参谋学院和陆军军事学院。 艾森豪威尔Eisenhower,Dwight David (1890-1969)—5-star American general and Republican statesman,34th President of the US(1953-1961),Supreme Commander of Allied Expeditionary Forces in western Europe during World WarⅡ 艾森豪威尔1890—1969Dwight David Eisenhower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美国第三十四任总统(1953—1961)。共和党人。生于得克萨斯州丹尼森(Denison)。毕业于西点军校,受少尉军衔。后被选送参谋学校(1924—1926)。历任美国陆军参谋长高级助理(1932—1935)、高级军事助理(1935—1939)。1941年任驻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的第三军参谋长。同年12月受马歇尔任命负责作战计划处。1942年担任国防部作战处长、驻欧美军司令、同盟国欧洲远征军总司令(1943—1945)。受命指挥北非登陆战(1942年)、西西里战役(1943年)、意大利战役(1943年)及诺曼底战役(1944年),屡建战功。1944年12月晋升为五星上将。战后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45—1948)、哥伦比亚大学校长(1948—1950)、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盟军总司令(1951—1952)。1952年竞选总统,获胜,连任两届。在国内政策上推行“现代共和党主义”,即温和的中间路线。既沿袭了新政和公平施政的改革,又以保守方式强调预算平衡。对外,曾亲赴朝鲜监督停火协议。苏伊士运河危机后,1957年1月提出控制中东的艾森豪威尔主义。倡议“原子能用于和平事业”,导致国际原子能委员会成立。1959年邀请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美,缓和美苏对抗。退休后撰写回忆录。著有《授权变革》、《争取和平》、《远征欧陆》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