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溝(沟)Gōu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太原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新编千家姓》亦载,未详其源。 溝gōu❶田間水道。班固《西都賦》:“溝塍刻鏤,原隰龍鱗。” ❷泛指水道。班固《西都賦》:“東郊則有通溝大漕,潰渭洞河。”溝,鴻溝,古渠道。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玄醴騰涌於陰溝,甘露被宇而下臻。” 溝 通“怐”,愚昧。溝瞀,即“怐愗”,愚蒙。 《荀子·非十二子》:“世俗之沟瞀犹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唐 杨倞注:“沟,读为‘怐’。怐,愚也。犹,犹豫也,不定之貌。”又《儒效》:“甚愚陋沟瞀,而冀人之以为知(智)也。”注:“沟,音寇。沟瞀,无知也。” 溝“沟”的繁体字。 上一条: 沟 下一条: 勾 沟溝ㄍㄡgōu二2902①名小河。⑴中原官话。山东枣庄〖ko213〗。⑵徽语。安徽歙县〖 〗。⑶吴语。江苏靖江。⑷赣语。江西临川〖 〗。⑸闽语。福建仙游〖kau44〗、莆田〖kau43〗。②名小溪;山涧。⑴晋语。河北张家口。⑵西南官话。四川奉节〖kou55〗。③名阴沟。闽语。福建古田〖kau55〗、闽侯洋里〖kau44〗。④名可居人耕作的狭长的山坳。⑴胶辽官话。山东平度〖kou214〗。梨~‖马家~。⑵中原官话。山东平邑〖kou213〗。新疆吐鲁番〖keu214〗。⑶兰银官话。新疆乌鲁木齐〖 〗。阿拉~地名。⑷江淮官话。湖北蕲春。《黄侃论学杂著・蕲春语》:「今吾乡谓两山之间,狭长中容居人、田池,曰~。读古侯切。地之以~名者,甚多。」⑤动捞。闽语。福建仙游〖kau44〗。⑥动断绝。中原官话。甘肃甘谷。李恭《陇右方言发微》:「今陇右犹通谓『绝』曰『~』。」⑦动混合;搀和。粤语。广东广州〖 〗。~埋咗混在一起了‖~啲水添再搀点水。   溝❶穿地爲阻固。《周禮·地官·大司徒》: “而辨其邦國都鄙之數,制其畿疆而溝封之。” 鄭玄注: “溝,穿地爲阻固也。” ❷澮。《周禮·地官·遂人》: “凡治野,夫間有遂,遂上有徑,十夫有溝,溝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 千夫有澮,澮上有道; 萬夫有川,川上有路,以達於畿。”鄭玄注: “遂、溝、洫、澮,皆所以通水於川也。遂廣深各二尺,溝倍之,洫倍溝,澮廣二尋,深二仞。” 《論語·泰伯》: “子曰: 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 卑宫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鄭玄注: “方里爲井,井間有溝,溝廣四尺,深四尺。” (敦煌殘卷唐寫本《論語》鄭注》 ❸田間通水者也。《周禮·秋官·雍氏》:“雍氏掌溝瀆澮池之禁。” 鄭玄注: “溝、瀆、澮,田間通水者也。” 古代名物 > 耕獵類 > 水利部 > 溝渠 > 溝 溝 gōu 田間水道。《周禮·考工記·匠人》:“九夫爲井,井間廣四尺,深四尺謂之溝。”《説文·水部》:“溝,水瀆,廣四尺,深四尺。”《史記·夏本紀》:“[禹]卑宫室,致費於溝淢。”裴駰集解引包氏曰:“方里爲井,井間有溝,溝深四尺。”《元史·良吏傳·鄒伯顔》:“邑有宋趙抃所鑿溝,溉民田數千畝。”清·王原《溝洫》詩:“井田制已廢,溝洫意未亡。” 溝gou9CCF “沟”的繁体。 溝gōuG073 “沟”的繁体。 〖溝〗 粵 kau1〔傾收切〕普 ɡōu ❶ 溝渠,水渠。許慎《說文解字》:「〜,水瀆。」(瀆【粵 duk6〔讀〕普 dú】:水渠。)《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九夫為井,井間廣四尺、深四尺謂之〜。」 ❷ 疏通(河道)。《管子.度地》:「地高則〜之。」 ❸ 護城河。《禮記.禮運》:「城郭〜池以為固。」 ❹ 溪谷。魏禧《吾廬記》:「志士不忘在~壑。」(壑【粵 kok3〔確〕普 hè】:山谷。)
溝沟, 金文; 篆gōu[水(意符)+冓(相遇,意符)→溝(《説文》:“溝,水瀆。廣四尺、深四尺。從水,冓聲。”溝:田間水道,將河塘内的水通過“溝”引入田間,灌溉禾苗。指溝通兩水的渠。)] 溝 ☚ 洫 瀆 ☛ 00003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