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航空救生——生存与营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航空救生——生存与营救

航空救生——生存与营救

生存 指被迫跳伞的飞行人员,或飞机迫降、坠毁后而幸存的机上人员,在海上、沙漠、极地等恶劣环境中维持生命以待营救的航空救生阶段。依生存者所处自然地理环境之不同,生存可分海上生存(见“海上救生”)和陆上生存两类。陆上生存又有沙漠生存、极地生存、热带丛林生存、热带草原生存和高山生存等之分。生存者需要解决的普遍性问题是: 创伤急救、饮用水、食物、衣服、荫蔽所、生火、自卫武器、确定地理方位、行走、保持健康等。生存阶段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营救速度、个人生存能力及环境恶劣程度。个人生存能力包括生存者的精神状态、健康状况、个人生存装备及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知识和技能。顽强的意志在生存中起重要作用。在极端恶劣环境中,若无必要防护措施,生命很快受到威胁。如浸泡在接近0℃的水中,数分钟即可冻僵; 又如在炎热沙漠地区而又缺水的条件下,则仅能生存数日。飞机迫降后的生存者一般应留在飞机附近。因空中搜索时,地面飞机的目标较大,机上的水、油、无线电设备及发电机等均可利用,机身又可作为荫蔽所。
在各种恶劣环境中,影响生存的因素主要有: 寒冷、酷热、太阳辐射、脱水、饥饿、食物中毒、创伤、疾病、动物危害、气体中毒和缺氧等。在沙漠、海上及某些热带地区,水是决定能否生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发生脱水的原因,一是气温高,致使大量出汗,体内失水过多; 二是水源缺乏,未能及时摄入足够量的水。脱水达体重15%以上时,可能致死。脱水在体重20%以下者,若能及时补给足量的水,还可很快恢复。人在沙漠中生存的时间取决于气温、携带的水量和体力活动强度。如无饮水,在沙漠阴影处休息,气温10℃时可生存10天;43℃时仅能生存3天。若在沙漠中白天休息夜间行走,气温10℃时可生存8天;43℃时仅生存2天。在沙漠中为了减轻脱水,白天应在荫蔽所内或阴影处休息,在阳光下应穿衣服,必要的活动可在夜间或天气凉爽时进行。有些干涸的河道可挖出地下水。应注意收集雨水和露水。有足够的饮用水时方可进食,但以低蛋白食物为宜,因其可减少尿素的生成量和尿量。在热带丛林地区,雨水及植物的汁液可直接饮用。江河、湖泊水饮用前应净化处理或煮沸消毒。在寒区,食用冰雪易造成口腔及咽部冻伤,应尽可能融化加热后饮用。
飞行人员救生口粮应符合营养、可口、便于保存及使用等要求。生存阶段的热量需要视所处环境而异,但从实际和经济上考虑,一般按每人每日热量为1000~1600kcal,装备2~3天用量的通用口粮。为使口粮适于在缺水条件下使用,且体积小、热量高、可保持氮平衡,其配分比例以蛋白质10%、脂肪30%、糖60%为宜。主要形式为压缩饼干、压缩糖块等。还应尽量利用当地可食用的动、植物,有关的采集和食用知识及技能应列为飞行人员生存训练内容。
飞行人员无论跳伞着陆或迫降,常可引起外伤,应设法止血、止痛。如有骨折应先复位,再设法固定。伤口必须消毒。有烧伤时,可用消毒敷料覆盖创面,注意在烧伤引起恶心、呕吐之前摄入适量液体。可能时,在饮水中加入适量食盐和碳酸氢钠。动物的血和肉也可补充部分盐分。为使飞行人员能进行自救和互救,应携带必要药品和器材,并在平时给予一定训练。在寒区,为预防雪盲,可戴太阳镜。在疟疾流行地区,应选择合适的宿营地,采取有效防蚊措施(如昆虫驱避剂及防蚊头罩),并服用预防药物。在热带丛林中还应注意防治水蛭和蛇咬伤。可用烟熏、火烤、刀刮等办法除去叮咬的水蛭。穿双层袜子,扎紧裤腿等办法可防水蛭叮咬。毒蛇咬伤后应用绳结扎咬伤部位上方,用嘴吮吸伤口将毒汁吸出,内服或外用蛇药。
为完成生存阶段救生任务,须为飞行人员配备救生物品,主要包括:
❶急救包。包内药物配备应根据生存中可能遇到的外伤和疾病及使用者的医学知识而定,重点是止血、止痛、抗感染、抗运动病等。
❷信号联络器材。
❸环境防护装备,如防淹溺的救生背心、救生船,以及抗浸、防寒服装等。
❹生命维持用具及器材,如淡水或海水淡化设备、压缩口粮、猎枪、渔具等。
❺其他,如指北针、自卫武器、防风火柴等。通讯联络工具甚为重要,用以与搜索飞机联络,使生存者尽快获救。军用飞机的救生物品通常包装在救生包或救生硬盒内,与救生伞的背带系统连接。生存者还应学会充分利用救生器材,如展开救生伞作对空联络信号用,或改作帐蓬、吊床、绷带、三角巾、帽子、披肩、衣服等用。伞绳可改作捕捉动物的圈套,等等。
营救 是航空救生的最后阶段,主要任务是尽快寻找和救回遇难的生存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空军于1939年最先建立空海营救部队。由于营救组织的加强和通讯联络装备的改进,营救效率日益提高。二次大战期间,幸存飞行人员获救的时间平均为48小时。美国空军,在五十和六十年代,遇难后5小时内获救的飞行人员占50%; 七十年代,1小时内获救者占50%,4小时内获救者占97%。营救的速度颇为关键。因受伤的生存者,24小时后存活的可能性就减少80%; 未受伤的生存者,3天以后存活的可能性也显著降低。为了做到迅速营救,必须有统一的营救组织、合理的营救程序、良好的通讯和营救装备及训练有素的营救人员。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专设有搜索与营救部,组织参加国制订搜索与营救规范,推荐营救程序与方法,出版营救指南。
营救过程分通知、搜索、援助和救回四个阶段。营救组织接到通知时,应首先确定飞机失事的位置,考虑风向、水流等对生存者位置移动的影响,确定搜索区域。考虑搜索飞机领航误差和漂浮计算误差,选择最好的搜索方式,确定搜索部队,制订实施计划。搜索是营救中最艰巨、最重要的阶段。按地区可分地面搜索和海上搜索两类。地面搜索又有极地搜索、沙漠搜索、热带丛林搜索和高山搜索等。按搜索工具的不同,有飞机搜索、船只搜索、车辆搜索及步行营救队搜索等。按搜索方式又有雷达搜索、无线电搜索和目视搜索等。搜索易受天气、敌方行动、通讯联络等影响。在极地和海上搜索尤为困难。北极地区云雾多,冬季夜长,无线电易受干扰,地面缺乏领航标志。对携带雷达反射装备的生存者可用雷达探测搜索。搜索飞机上通常设有电台和定向仪。用无线电搜索可达较远距离,搜索效率较高。在目视搜索中,生存者发现搜索飞机时,应及时配合使用近距离联络信号。白天可用发烟管、染色剂、太阳反光镜,夜间可用发火管、信号弹、闪光标位器等。发烟管的烟雾呈桔黄或桔红色,可被发现距离达十余公里,并能为营救飞机指示风向。染色剂可将水面染成鲜艳翠绿色,在阳光下发荧光,可被发现距离7km以上。除用于海上、江河、湖泊外,也可用于山间溪流。粉末撒于雪地上亦可染色。利用太阳反光镜将反射光线对准搜索飞机,可在10km外被发现。沙漠地区因多晴天,使用效果更好。在夜间,拉动发火管可喷出红色焰火,可被发现距离达30km。信号弹在空中停留时间约7~8秒,发射高度百余米,可在20km外被发现。闪光标位器可连续发闪光15小时以上,可被发现距离为3km。对于近距离联络信号,必须掌握时机正确使用,方能奏效。在稠密的森林中,应爬到树上进行联络。当生存者已被发现而不能立即营救时,应提供必要的生存装备,如饮水、食物、药品、救生船等。如生存者因受伤而无法行动,应伞降熟悉急救的救援人员。营救中使用最多的是直升机。直升机上一般装有电动或液压吊车,下装一个或两个吊带,生存者用吊带套住身体后,由吊车拉起救入机内。受伤的生存者还可被安置在吊篮、援救网、弹射座椅中用吊车吊起。健康的生存者可攀援绳梯登机。在丛林中营救,须从机上放下森林穿透器,以防吊起时被树枝划伤。营救过程必须有医务人员参加。飞机失事多发生于机场附近,故各机场均须建立有效的营救组织。参加营救的医务人员应熟悉与救护有关的飞机结构特点,如在紧急情况下打开座舱盖的方法,机上枪炮、弹药和燃料的位置,电源开关、停车开关的位置以及关闭方法;学会从座舱内救出飞行人员的方法;熟悉飞机在机场区域的活动规律、机场内各种信号规定及机场附近的地形特点,并定期参加营救演习。民航飞机迫降或坠毁后的营救工作特点是: 伤员多,乘员中男女老幼都有,且以烧伤和颅脑、四肢外伤居多,营救中尤应强调严密组织和指挥。

☚ 航空救生——脊柱伤   海上救生 ☛
0002060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