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舟Zhōu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鸡泽,山西之运城、晋城,湖北之武汉,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❶郑樵注云: “晋大夫舟之侨之后。”
❷《姓氏考略》 注引 《姓源韵谱》 云: “姜姓,炎帝之裔有舟国,因氏。”
❸又注: “舟,楚地; 齐地有舟道。”或以地为氏。
❹又注: “舟牧为主舟之官。”或以官为氏。望出绛郡。

舟zhōu

船。《文選》賈誼《鵩鳥賦》:“澹乎若深泉之靜,泛乎若不繫之舟。”

舟zhōu

❶船。《邶风·二子乘舟》二章:“二子乘舟,汎汎其逝。”《广雅·释训》:“汎,浮也。”毛《传》: “逝,往也。”《小雅·小弁》四章:“譬彼舟流,不知所届。”郑《笺》:“届,至也。言今大(tài)子不为王及后所容,而见放逐,状如舟之流行无制之者,不知终所至也。”《大雅·棫朴》三章:“淠彼泾舟,烝徒楫之。”毛《传》:“淠,舟行貌。楫,棹也。”郑《笺》:“淠淠然泾水中之舟顺流而行者,乃众徒船人以楫棹之故也。”
❷用如动词,乘船。《邶风·谷风》四章:“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毛 《传》: “舟,船也。”郑《笺》:“方,泭也。”孔《疏》:“如人之渡水,若就其深矣,则方之舟之。”
❸带,佩带。《大雅·公刘》四章:“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毛《传》: “舟,带也。”郑《笺》:“民亦爱公刘之如是,故进玉瑶容刀之佩。”朱熹《集传》:“鞞,刀鞘也;琫,刀上饰也。”方玉润 《诗经原始》:“维玉及瑶,言佩玉也;鞞琫容刀,言佩刀也。鞞,刀鞘也;琫,刀上玉饰。容刀,谓鞞之容此刀也。”马瑞辰《通释》:“此诗‘维玉及瑶’连下文‘鞞琫容刀’言之,谓以玉饰琫,以瑶饰鞞。盖公刘始以玉瑶为鞞琫,后遂尊为天子之服。”
❹通“周”。参见[舟人]条。

☚ 后帝   舟人 ☛

读音zh·ou(-),为ou韵目,属ou—iu韵部。职流切,平,尤韵。
❶船。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上一条: 下一条:

〔zhou〕ngangx: 小~。deb ngangx.

ㄓㄡzhōu2099带。古方言。洪惠畴《明代以前之中国方言考略》:「『舟』者,带也。(周前至周末方言)如《诗・大雅・公刘章》:『何以舟之?』」

〈隐〉旧时江苏东台粮食业指数目一。参“舟、关、市、镇、乡、街、桥、井、店”。

舟zhōu

❶船
 △ 龙~|渔~。
❷姓。
【注意】(一)第二画是撇,不是竖。(二)“舟”作左偏旁时,中间一横向右不出头,如“船、舰、般”等。
★荡舟 泛舟 风雨同舟 木已成舟 顺水推舟

船:~车︱~楫(ji)︱~次︱~子︱揽~︱泛~︱飞~︱龙~︱轻~︱小~︱扁(pian)~︱覆~︱买~︱同~共济︱刻~求剑︱风雨同~︱逆水行~︱木已成~︱破釜(fu)沉~︱积羽沉~︱顺水推~。

舟zhōu

船:泛舟│同舟共济。

(2次) 舟船。释~陵行《天》 将运~而下浮兮《章·哀》

舟zhōu

舟船。《天问》:“释舟陵行。”

舟zhou

舟车 舟楫 舟子 扁舟 泛舟 飞舟 龙舟 轻舟 覆舟之戒 刻舟求剑 同舟共济 风雨同舟 借水行舟 木已成舟 逆水行舟破釜沉舟 顺水推舟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同)船

舟zhōu

船:且说黛玉自那日弃~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三·51)

❶當作周,聲相近。《詩經·大雅·大東》: “舟人之子,熊羆是裘。” 毛傅: “舟人,舟楫之人。” 鄭玄箋: “舟,當作周,聲相近故也。”
❷尊下臺,若今時承盤。《周禮·春官·司尊彝》: “春祠,夏禴,裸用雞彝、鳥彝,皆有舟。” 鄭玄注: “鄭司農云:舟,尊下臺,若今時承盤。”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禮尚部 > 酒器 > 舟
舟  zhōu

古祭器,承酒器之托盤。《周禮·春官·司尊彝》:“祼用鷄彝鳥彝,皆有舟。”鄭玄注引鄭司農云:“舟,尊下臺,若今時承槃。”


古代名物 > 交通類 > 舟船部 > 通稱 > 船 > 舟
舟  zhōu

即船。

舟zhōu

〖名词〗
船(17)。《单子知陈必亡》:川无舟梁。——河上没有船只和桥梁。《谏太宗十思疏》:载舟覆舟。——水能载船,也可以覆船。《愚溪诗序》:大舟不可入也。——大船不能进入。

舟zhōu

❶ 船。《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及诸河,则在~中矣。”苏轼《石钟山记》:“~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
❷ 环绕,佩带。《诗经·大雅·公刘》:“何以~之?维玉及瑶。”

*zhou

D6DB
船:~楫/一叶扁~/轻~已过万重山。

酒具

酒具

酒器 玉海 红螺 觥盂 雷樽 雷罇 壶觞
酒器名:玉船 玉酒船
酒器美称:玉罍 金卮 瑶巵 桂樽 琼巵
贮酒器:壶(酒壶;金~;玉~;小~)
盛酒器:钟 鸱(鸱夷)
古代酒具:斗 卣 盎 角 盂 觥 觚卮(酒卮) 斝(斝彝) 尊(象~;玄~) 爵(金~;寿~;兕~) 钫 椑(椑榼) 盉 櫑 榼 甒 缶(酒缶) 罂 瓻 钘 鏂 钅尊(钅尊罍) 雷 罍 钭 觞(觞杯;觞酌;觞觥;觞斝;觞爵;羽觞)彝(鸱彝) 樽(樽杓;樽酌;樽斝;瓢樽) 尊(瓢尊) 钘 觯 觚 金壶 服匿 鸱夷 酒坛 酒臼 糟坛 蚁甕 酒鳖 耳杯 牺象
古代盛酒食的器皿:樽俎
祭祀用的一种酒器:献尊 牺尊
饮酒器:盅(酒盅) 盏(台~;荷~) 巵(金~;银~;玉~;屈~;羽~) 觞(霞~;玉~;羽~) 酌斝(徏~;玉~;翠~) 舠 酒具饮器 酒董 金蕉
宴饮的酒器:飞觥走斝
温酒器:镟(酒~) 急须
古代温酒器:
银质温酒器:银枪
注酒器:匝 阳燧樽
舀酒器:勺(疏~;瓢~;龙~) 注子(酒注子)
银白色的酒注子:银素
大酒器:船(玉~;金~) 舟 酒海 金爵
一种大的酒器:银河 银海 金斗 觥船
饰有云纹提梁的酒器:云耳
刻有云纹图饰的酒器:雷觞
有云雷纹饰的酒器:云樽
刻画着云雷图案的酒器:雷樽 雷罇
匏瓜剖分为二做成的酒器:霜匏
角制的酒器:角樽
瓦制酒器:瓦大 瓦甒
银质的酒器:银瓮 银槎 银盂 银桮银折盂 银颇罗 银叵罗
白银制的酒坛:镣盎
金制酒器:金叵罗
以镌镂金银的酒盏:凿落
玉制的酒器:玉斗玉尊 玉斝

☚ 饮具   酒杯 ☛

船渡

船渡


乘船渡水:浮涉 透渡
 乘船过海:泛海 渡海
乘筏渡水:
用船筏载人渡河:摆渡
 船工收钱渡人过河:卖渡
租船渡水:僦渡
(以船渡水:船渡)

☚ 涉水   到达 ☛

载运

载运

辇 舆 盘载 运载 运辇 装运
用船运载:船(船运) 舟 水运 河运 航运
雇车船载运:僦雇 僦载
用车载运:拉(拉运;拉货;车拉) 车运挽负
船与船或岸与船间用小船载运:驳运 驳卸 起驳
 搬运,驳运:般剥
(装载和运送:载运)

☚ 运送   运货 ☛

盘子

盘子

盘(瓷~;大~;铁~;果~;茶~;杯~;玉~;金~) 柈
铜锡盘:
银质或银饰的盘子:银盘
一种浅口大盘:鐅盘
一种中间堆放五色糕点的盘:钉果盘
便于用手托的盘:托盘
古代尊彝等的托盘:
古代承受露水的盘:槃 鉴诸 方诸 阴燧 阴鉴 露槃 露掌 露盘(承露盘)
高耸入云的承露盘:云盘
进食用的短足木盘:案(举~齐眉)

☚ 盛液器   壶具 ☛

盛液器

盛液器

盛饮料或其他液体的器具:杯(杯子;玉~;耳~;天~;金~;渌~;荷~;犀~)
盛水器:筲(斗筲) 榼 欹器
盛茶器:茶具 茗具 茶杯 茶盅 茶碗茶缸 茶壶
承茶碗的底托:舟(玉~;茶舟) 茶船
皮制的盆状盛水器:革盆
舀液具:瓢(水瓢;木~;酒~) 提(酒~) 蠡 舀子
隐者舀水的器皿:许由瓢
盛便器:便器 便壶 便盆 便桶 净桶恭桶 马桶 触桶 马子 余桶 屎盆 溺器 亵器 触器 厕牏 厕马 楲窬
女子的溺器:关防盆儿

☚ 容器   盘子 ☛

船(汽~;商~;渔~;官~;民~;开~;停~) 舟(舟楫) 舫(画~;彩~) 艕 舡 航(舟航) 舻(行~) 棹 樯(风~;海~)楫(楫棹;桴楫) 鹢(鹢舟;鹢舸;鹢首;文~) 篷 舳 榜(乌榜) 艗首 三翼 浮屋 春骑 灵查 灵槎 帆樯 云帆 轴轳 玉轴 青雀舫 烟波宅
船和桨:舟楫
船和车:舟车 轩帆
船的总称:艘(粮~) 船舶 船只 船艇舟楫 舟航 舟杭
舟船的美称:仙舟 兰鷁 玉棹桂舟 桂枻
船只的数量:乘 艘
船多:千帆 连樯 舳舻千里 轴轳千里渔舟点点
船只相连:连船 连柯 连舳 连艘 连舻 衔舻 轴轳 舳舻相衔 舳舻相继 舳舻相接 舳舻相属

另见:巡逻 载运 船具 船夫 开船 行船 运输 乘坐

☚ 船   各种船 ☛

舟zhōu

职流切,平尤。
❶船只。《易·系辞》:“刳木为~,剡木为浆。”
❷通“周”。环绕。《诗·大雅·公刘》:“何以~之?维玉及瑶。”

后又称船,渡河或水上运载工具。最早人们“刳木为舟”,即造独木舟。后来舟的形式、品种越来越多。丝绸之路上有黄河、渭水、泾水、洮水、湟水、张掖河、亦列河、于阗河、乌浒河、阿母河等数不尽的大小河流,造舟摆渡或运输,自不用说。早在周文王时,即在渭河上“造舟为梁”。北周庾信在《望渭水》一诗里说: “犹言吟溟浦,应有落帆还。”这里由渭水想到溟浦帆船。王维《辋川集·南垞》: “轻舟南垞去,北垞淼难即。”此为王维在*终南山下辋川别墅的游船。王维《山居秋暝》: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是打鱼舟。白居易《泛渭赋》写“泛舟于渭”。敦煌壁画也绘有种类较多的船。由于地理条件的关系,中国西北造船业远不如江南、沿海发达。

☚ 敦煌壁画中的轿   敦煌壁画中的船 ☛

即船。古书《世本》: “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易·系辞下》:“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考工记·总序》:“作舟以行水。”他们用石刀、石斧等原始生产工具,把大原木挖空,做成独木舟。1958年,在江苏武进县曾发掘出一只长十一米、宽九十厘米的独木舟。它是用一整段大原木挖空而成的。在实践中,我们的祖先发现,几根木头捆扎起来,要比单根木头的浮力大,而且更稳当。于是,较为成熟的船舶出现了。商代甲骨文上已有“舟”字,这是最早而又最可靠的记载。当时的船已不是独木舟,而是由木板构成了。在船体的结构方面,已注重了船体的对称和平衡,即船的稳性。

载人木舟复原模型

☚ 交通工具   舢板 ☛

船舶的原始名称,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易经·系辞》记载的“伏羲氏刳木为舟”的独木舟;殷商(前1600—前1066)甲骨文中象形文字的舟。其形式、制造和用途不断发展,逐步为各种不同的船舶所代替,但该名词仍沿用。

舟boat

“船”的古称,或在书写中用以代船。“刳木为舟”、“作舟以行水”,指水上木制运载工具。

☚ 舟筏时代   独木舟 ☛

舟zhōu

用于水上运输或作浮游桥脚的小型船舶。如:舟桥,舟楫,橡皮舟。

西周时期水上交通工具。既可搭造浮桥,又可载渡行人。《诗·大雅·大明》:“造舟为梁”。这说明用舟搭造桥梁是从西周开始的,因为在此之前,尚未发现这样的记载。又如《诗·大雅·棫朴》:“淠彼泾舟,烝徒楫之。”这说明西周时期在泾水中行驶的船体积很大, 需多人共同楫之。

☚ 11.舟车   沦波舟 ☛

舟zhōu

 ❶ [书] (船) boat: 泛 ~ go boating; 轻 ~ a light boat; 一叶扁 ~ a small rowboat
❷ (姓氏) a surname: ~ 之侨 Zhou Zhiqiao
◆舟车 vessel and vehicle; journey; 舟楫 [书] ships; vessels; 舟桥 bridge of boats; 舟子 [书] boatman

官名。西周设置,《楚𣪘》所记有“鄙,官内师、舟”之语(《考古》1981年第2期),为周京之一,金文中常称之为京,其地有辟雍大池,周王常于池中举行射禽、渔猎等仪式,其所用之舟由专人掌管,即以“舟”为官名。

舟zhōu


❷ 覆|刻求剑|兰桂楫|同共济|载

❹ 风雨同|敌国同|积羽沉|济河焚|借水行|木已成|逆水行|破釜沉|顺水推|顺水行|网漏吞|吴越同

舟,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象形,商至西周時期人們稱船爲舟。卜辭或用作氏族名、地名。銘文或用本義。
楚簡帛文作,或有訛變。

舟zhōu

甲骨文为象形字,作意符生成的字有船、舱、舢、般等,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zhōu
侜(欺诳)
辀(车辕)
鸼(古书上说的鸟)

舟(zhōu)

,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凡舟之属皆从舟。”(职流切)
甲骨文作,金文作,均象舟形,构意是船。如麦尊:“王乘于舟为大豊(禮)。”[1]
段玉裁注:“《邶风》‘方之舟之’,传曰:‘舟,船也。’古人言舟,汉人言船,毛以今语释古,故云舟即今之船也。”段氏说舟和船是古今差异,《方言》说两者为地域差异。《方言》第九:“舟,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或谓之舟。”朱骏声云:“按:舟之始,古以自空大木为之,曰俞。后因集板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张舜徽云:“舟之言周也,谓周密无罅隙也。集板为舟,必周密不漏而后可浮。……物之密固而无罅隙者,无逾于舟,否则水入而下沉矣。故周密之义,自起于舟。其后以舟为船之专名,而周密之义专属之周矣。”[2]
舟部有十一个属字。“俞”字下云:“空中木为舟也。从亼,从舟,从巜。巜,水也。”“船”字下云:“舟也。从舟,铅省声。”“般”字下云:“辟也。象舟之旋。从舟,从殳。殳所以旋也。”“服”字下云:“用也。一曰:车右,所以舟旋。从舟,声。”

舟zhōu

(6画)

*舟zhōu

6画 舟部 〈书〉船: 轻~|小~|龙~|同~共济。

舟()


甲骨文合集4924,殷
貞勿令舟从母□。

尹舟簋,殷周金文集成3105,殷
尹舟。

舟盤,殷周金文集成10017,殷
舟。

舟辛鼎,殷周金文集成1298,殷
舟辛。

敄作父癸觶,殷周金文集成6474,殷
舟。

尹舟父丁鼎,殷周金文集成1857,殷
尹舟父丁。

舟父己爵,殷周金文集成8562,殷或西周早期
舟父己。

舟作寶簋,殷周金文集成3375,西周中期
舟乍(作)寶(簋)。

洹秦簋,殷周金文集成3867,西周中期
舟。

楚簋,殷周金文集成4249,西周晚期
𤔲(司)(鎬)啚(鄙)官内師舟。

噩君啓舟節,殷周金文集成12113,戰國
屯三舟爲一舿。

包山楚簡·文書168,戰國
辛丑, 舟公豕、舟斨公券、 司舟公(㝃〔免 〕)。

郭店楚墓竹簡·成之聞之35,戰國
(津)(梁)(爭)舟, 丌(其)先也不若丌(其)𨒥(後)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孔子詩論26,戰國
《北(邶)白(柏)舟》悶。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天下西舟(輈)而弛(馳)秦,而入朝爲臣不久矣。
按: 用作“輈”。

慈慶墓誌,北魏
停壑不久,徂舟無舎,氣阻安般,神疲旦夜。

元肅墓誌,北魏
將爲舟楫,濟世匡時。

高盛墓碑,東魏
泛乎若虚舟之靡觸。

元湛墓誌,東魏
高飛詎遠,長途未極,朝露已銷,夜舟誰立。

華嶽頌,北周
日月之所昭晉,舟車之所被通。

封忠簡妻王楚英墓誌,隋
符銜瑞鳥,舟躍王魚。
《説文》: “舟,船也。古者,共鼓、貨狄,刳木爲舟,剡木爲楫,以濟不通。象形。凡舟之屬皆从舟。”
甲骨文象舟船形,金文承之,戰國以後訛近月形。隸楷筆畫化,舟形全失。噩君啓舟節“屯三舟爲一舿”用其本義。

☚ 舟部   俞 ☛

舟zhōu

甲骨文和商周金文象船形。只春秋石鼓文和小篆的舟头笔画曲折,略不象。舟字立着写,同马、象、犬、豕立着写同理,即省占旁边的位置,说明文字直行,写了好几行,要省占两边的部位。西汉隶书还有些像古文字的舟字,没有撇,一大横两端不出头,有点像月字,上不封口状。指船。如:轻舟|一叶扁舟。

舟★常◎常


zhōu象形,甲骨文、金文1、金文2、小篆象小船形,隶定为“舟”。船。
【辨析】
❶以“舟”作意符构成的字多与船有关,大致可分为两类:a.指各种船,如“船、舶、舢、艇、舰、舫”;b.指船体的一部分、行船等,如“舵、舷、舱、艄、航”。
❷舟/船 这两个字意思相同,区别在于:a.产生时代有先后,先秦的文献用“舟”,汉代以后开始用“船”。b.使用范围有宽窄,现在“舟”不单用,只用在复合词及成语中;“船”可以单用,也可以用在复合词及熟语中。

(zhōu)

字當横看,左艙右底,上爲舟尾,曲則容柁處也。
【按】柁,同“舵”。

隶zhōu

【析形】象形字。古文字形像船之形。
【释义】《说文》:“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本义指船。最早的舟当是独木舟。[同舟共济]同乘一条船渡水。比喻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graph character.In Oracle,it shaped like a boat.
【original meaning】Boat.The earliest boat is a canoe.

*舟tjəw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船也。 古者共鼓貨狄刳木為舟,剡木為楫,以濟不通。象形。凡舟之屬皆从舟。(八篇下)
象多塊木板接合之舟板形,有突出之船頭尾,非獨木舟之象。

☚ 牟   臼 ☛
0000055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