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自私的基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自私的基因当代英国动物学和动物行为学家R.道金斯著。1977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1981年由科学出版社出了中译本。本书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基本的思考框架,通过对生命起源、遗传机制的论述,系统介绍了利他和利己行为概念、遗传学上的自私概念,侵犯行为的进化、亲族学说(包括亲子关系和群居昆虫的进化),性比率学说,互惠利他主义,欺骗行为与性差别的自然选择等众多的内容,而其中最具特色的叙述,就是作者首倡的“觅母”学说。首先,本书认为,基因是一种不朽的遗传实体,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个体都只不过是基因为自己创造的“生存机器”或“运载工具”而已。因此,作者主张基因本体论,而不是人本论;其次,认为无情的自私性是基因存在的基本法则。根据这种法则,既可导致个体的自私行为,亦可产生出有限的利他行为;再次,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也是自我利益的基本单位只能是基因,而不能是物种、群体、个体等,因为只有从发生在最低级的水平上的选择出发才是解释进化论的最好方法。不过,作者认为,基因不能作为人类进化的唯一根据。“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基因的暴政”(《自私的基因》中译本第281页)。他将人类的独特性归结为“文化”,并提出人类文化之汤以及由此汤中产生出来的新型复制“基因”——觅母。觅母作为文化传播单位或模仿单位,它含有记忆、稳定之意,有自己的物质基础——人类的神经系统。人的脑子既是觅母的宿主,也是传播觅母的工具。在觅母库中,各觅母之间也存在自然选择的压力,存在彼此间的竞争。有时,为了觅母自身的生存,一组或一群相互适应、相辅相成的觅母也会结成比较稳定的觅母复合体,从而使得新的觅母难以侵入。在这里,究竟觅母如何复制、如何进化等,道金斯未能作出进一步地阐释。实际上,用生物学解释道德现象的作法是不科学的,因而也是不会成功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