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自然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自然数

自然数ziranshu

指人类在早期的生产和生活中所自然产生的,用以计量物品个数的数1,2,3,4,5,…等等.在严格的数学理论中,有两种构造自然数集N的理论,一种是序数理论,一种是基数理论.
序数理论是把自然数集N看作是满足下述的皮亚诺公理系统的集合N:存在一个集合N到集合N的映射叫做“后继映射”,若x在这个映射下的象为x′,则把x′叫做x的后继者(或后继数),而把x叫做x′的先行者.这个映射应满足下列各条件:
❶N中存在一个元素,记为“1”,它不是N中任何元素的后继者;

❷N中的每个元素有且仅有一个后继者;

❸N中每个元素至多是一个元素的后继者;

❹(归纳公理)设M⊆N,若M满足以下条件:其-,1∈M;其二,x∈M⇒x′∈M;则M=N.
满足皮亚诺公理系统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或者自然数系,集合N的元素叫做自然数.
基数理论是把自然数看成是有限集的基数,即元素的个数.在定义了加、乘运算和大小关系之后可以证明,按基数理论建立的自然数集与按序数理论建立的自然数集是同构的,可以把它们看成是相同的.

☚ 数系   皮亚诺公理 ☛
自然数

自然数ziranshu

自然数是用以表示个数的数目。它是在人类历史的最初阶段,由于计数的需要而产生的。首先有1,以后逐次加1,得到2,3,4,5……,这些数统称为自然数,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即正整数。自然数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多少,可以编号,也可以用来表示集合中元素的多少。它有以下三个性质:
❶有序性:对任意两个自然数,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
❷在自然数集中,有最小数1,但无最大数;
❸在数轴上,每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有一段空隙,所以自然数集是离散的。

☚ 数   自然数列 ☛
自然数

自然数Ziranshu

自然数的产生 自然数起源于数(shu),是由于计数(shu)物体的需要,经过很长的历史阶段,逐渐产生的。远古时代,人类在采集果实和狩猎的劳动中需要分配劳动工具和劳动果实,逐渐形成了 “多”、“少”或“相等”的概念。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需要对各种物体进行数量的比较,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有许多物体集合中的元素可以一一对应,例如,一个人的双手、双脚与一只羊的双角都是同样多的,这就是数学中的等价集合的概念。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地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来, 认识到可以把许多同样多的物体集合归为一类, 并从中选出一个最为方便又不易变动的集合作为代表, 来表示这类等价集合的共同特征,这就开始形成了数的概念。例如,用五个手指来代表具有五个元素的所有等价集合:五匹马,五只羊,五把石斧等等。随着语言文字的出现与发展,人们进 一步创造出文字符号取代个别的特殊的具体集合,以表示一类等价集合的共同特征,这就是数。这些抽象出来的数最初只是用于计数物体的个数, 即一、二, 三, 四, 五, ……这些数, 我们称为自然数。
自然数的基数定义 自然数是一切等价有限集合的共同特征的标记。这样, 自然数表示了数量的意义, 即被数(shu)的物体有“多少个”。例如, 一个班有42个学生。这个“42”就是基数, 它表示这个班学生的个数。在数学上,如果两个集合等价,也就是说在这两个集合之间可以建立一个一一对应, 那么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同样的基数。
自然数的序数定义 自然数的另一意义是表示次序,即最后被数到的物体是排列中的“第几个”。这种用来表示事物次序的自然数称为序数。序数理论用公理化的方式来定义自然数。序数理论所采用的公理,最初是由意大利数学家皮亚诺(Peano,1858—1932)提出的, 简称皮亚诺公理,包括以下五条:
❶ “1”是自然数;
❷“1”不是任何自然数的后继数;
❸每一个自然数a都只有一个后继数a';
❹如果自然数a与b的后继数相等, 即a'=b', 那么a=b。
❺ (归纳公理)
任意关于自然数的命题,如果它对自然数1是对的,而且当它对自然数n是对的时,它对n'也是对的,那么这个命题对所有自然数都是对的。这样, 在自然数集中,1的后继数是2,2的后继数是3,如此下去,得到1, 2,3,4, 5, ……把自然数按照后继所确定的关系排列起来。

☚ 有理数   自然数列 ☛

自然数

natural number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