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
环境是指对某一中心而言的周围事物的境况。通常说的地理环境当然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周围境况。地理环境一般可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是由岩石、土壤、水、气候、生物、矿藏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和必要条件。自然地理环境依据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差异,又可分为原生自然环境和次生自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指那些只受到人类轻微影响或间接影响而基本保持原有自然面貌的地方,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某些自然保护区以及人类活动极少的海域等。次生自然环境是指那些受到人类活动较大影响而自然面貌已发生了较大变化的地方。如放牧的草场、采育的林地、农业、工矿等利用地。显然,这两类自然地理环境的划分具有相对性和可变性。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并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经济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由于自然资源是多种自然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资源,所以自然资源实质上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
自然资源有许多种类,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自然资源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和规律。这些特征和规律主要是:
❶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可更新自然资源的形成受地表水热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分布具有地理的规律性; 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受成矿规律的制约,分布具有地质的规律。
❷许多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这种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在各种可再生自然资源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
❸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其生产潜力却可不断扩大和提高。地球上的土地面积、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数量,以及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在一定时间和区域内都只有一定数量,同时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人们利用资源的能力也有局限性。但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可以提高利用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使自然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自然资源一般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五种。每一种自然资源都有自身的特点及特殊的规律。按其性质亦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可再生资源主要是指生物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也可循环再现和不断更新,所以它们也属于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是各种矿产资源。
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已导致了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