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表露
对擅于交际的人来说,自我表露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不分时间地点地到处表露自己。当我们决定谈论自己的时候,就该考虑到情境、对象和目的等需要。自我表露包括言语和非言语技巧。
(1)自我表露的言语技巧:
❶使用“我”(即第一人称)来叙述。这是自我表露的最基本言语技能。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自己的感觉、需要、态度、信仰、以及思想。例如,“我想……,”“我觉得……,”“我相信……,”和“我需要……。”谈话中把自己的感觉和思想放进去,意味着对自己的感觉和思想的承认、肯定。当用“我”来讲话的时候,这说明你所相信和感知的是出自切身体会,而不是泛泛掌握的事实。我们不应说:“凡是了解高等教育状况的人都会挑选东部的大学去读书。”而应该说:“我想去东部的一所大学读书。”
❷使用明确具体的语言。不要把你的感情隐藏于模棱两可的语言中。不要用含混的话、委婉词、俚语、或空话来搪塞,应该使用明确具体的词汇来描述你过去的经历和表达你现在的感觉。
有些修饰词有助于你更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有些修饰词却没有什么意义,应注意避免使用。生动的形容词能更准确地描绘你过去的经历,但干瘪无味的修饰词只会冲淡你的意思。避免使用“这类”、“大约”、“相当”、“大体”等修饰词。
❸要坦率地叙述。不要转弯抹角地逃避表露。同样的,要避免使用削弱表露语气的词语。在开始谈论你生活中的某个事件时,应避免这么说:“嗬,我的经历不怎么有趣,但是……。”“我的童年不如你的童年那么激动人心和趣味盎然,但是……。”“我确实没有什么可说的。”而应该说“我的经历也许非常有趣……”,“我的童年经历与你相似……”,“我有些事要补充……”。
❹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完整的思想。有的可能会用不完整的句子来回避自我表露。比如,有的也许先说道:“关于流产,我的看法是……”停顿一下,又说:“嗯,你知道,就这样。”就没有了下文。当别人询问你的看法时,你不能用这种半截子的话来回答,应该提供足够的信息,让别人对你有个较完整的认识。
(2)非言语技巧能够补充说明言语的自我表露,非言语技巧有:
❶采取正面的和开放的姿势。远离他人而坐,侧着身子对着对方,是表示不愿意自我表露,或者意味对别人有所警觉。自我表露时,一般应该直接面对对方站着或坐着。同样的,抱臂胸前,或双脚相迭,摆出副封闭性的姿势,也表示不愿意自我表露。在别人谈自己的情况时,应采取一个开放性的姿势。
❷运用自然而适当的动作。多运用有助表达意思的动作,不要增加太多毫无意义的动作。过分的动作意味着神经紧张,反而妨碍自我表露。
❸保持不断的正面的眼光接触。眼光不看对方,也许意味着你对周围环境感到窘迫和不自在。而对方却可能理解为:你或许不愿意就讨论的问题畅所欲言:或许你不愿向他披露你的观点; 或许你一点都不愿意表露自己。
❹利用积极的面部表情。面部表情能使自我表露意味深长。微笑、皱眉、迷惑的神态等等,都有助于对方进一步理解表露的内容。
❺靠近对方或保持原来位置。如果你挪开身子,你会使人以为你要退出谈话和不愿意再自我表露了。如果挪近对方,或保持原来的位置,则表示你谈兴犹浓或意犹未尽,愿意继续表露。
❻适当地使用身体接触。在某种意义上,自我表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接触。在自我表露时,只要表达的需要,我们也不妨直接触对方的身体。直接接触对方的身体的主要方式包括轻拍或轻摸对方的身体。直接接触对方的身体可以视为一种辅助言语,是一种强有力的表达方式。
❼避免语赘造成的说话停顿。不能养成“嗯”“噢”“啊”等停顿的习惯,这些语句可能被看作对开诚布公还有所犹豫,也可能被看作是打退堂鼓。
❽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强调意思和兴致。如果声音呆板单调,这无疑在向对方表示,表露者似乎觉得枯燥厌倦了,或者觉得这种谈话简直是在浪费时间。抑扬顿挫的语调能表示一个人的兴致。此外,改变语速和韵律,会增加说话的效果。适当地改变语调,也能表示人的兴致和热情,并能帮助阐明某些特定的意思。
❾说话声要让人听得清。自我表露时声音太轻,经常会被人看作言而不尽意,有所保留,或者不愿自我表露。
❿发音要清晰。说话嘀咕不清,就象呆板的语调一样,表示你不乐意自我表露,发言清晰有助于你阐明自己的思想,也表示你乐意谈论自己。
自我表露
对善于交际的人来说,自我表露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不分时间地点地到处表露自己。当我们决定谈论自己的时候,就该考虑到情境、对象和目的等需要。自我表露包括言语和非言语技巧。
1.自我表露的言语技巧
(1)使用“我”(即第一人称)来叙述。这是自我表露的最基本言语技能。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自己的感觉,需要、态度、信仰,以及思想。例如,“我想……,” “我觉得……,”“我相信……,”和“我需要……”谈话中把自己的感觉和思想放进去,意味着对自己的感觉和思想的承认、肯定。当用“我”来讲话的时候,这说明你所相信和感知的是出自切身体会,而不是泛泛掌握的事实。我们不应说: “凡是了解高等教育状况的人都会挑选东部的大学去读书。”而应该说:“我想去东部的一所大学读书。”
(2)使用明确具体的语言。不要把你的感情隐藏于模棱两可的语言中。不要用含混的话、委婉词、俚语或空话来搪塞,应该使用明确具体的词汇来描述你过去的经历和表达你现在的感觉。
有些修饰词有助于你更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有些修饰词却没有什么意义,应注意避免使用。生动的形容词能更准确地描绘你过去的经历,但干瘪无味的修饰词只会冲淡你的意思。避免使用“这类”、“大约”、“相当”、“大体”等修饰词。
(3)要坦率地叙述。不要转弯抹角地逃避表露。同样的,要避免使用削弱表露语气的词语。在开始谈论你生活中的某个事件时,应避免这么说: “嗬,我的经历不怎么有趣,但是……。”“我的童年不如你的童年那么激动人心和趣味盎然,但是……。”“我确实没有什么可说的。”而应该说: “我的经历也许非常有趣……”,“我的童年经历与你相似……”,“我有些事要补充……”。
(4)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完整的思想。有的可能会用不完整的句子来回避自我表露。比如,有的也许先说道: “关于流产,我的看法是……”停顿一下,又说: “嗯,你知道,就这样。”就没有了下文。当别人询问你的看法时,你不能用这种半截子的话来回答,应该提供足够的信息,让别人对你有个较完整的认识。
2.非言语技巧
(1)采取正面的和开放的姿势。远离他人而坐,侧着身子对着对方,是表示不愿意自我表露,或者意味对别人有所警觉。自我表露时,一般应该直接面对对方站着或坐着。同样的,抱臂胸前,或双脚相迭,摆出副封闭性的姿势,也表示不愿意自我表露。在别人谈自己的情况时,应采取一个开放性的姿势。
(2)运用自然而适当的动作。多运用有助表达意思的动作,不要增加太多毫无意义的动作。过分的动作意味着神经紧张,反而妨碍自我表露。
(3)保持不断的正面的眼光接触。眼光不看对方,也许意味着你对周围环境感到窘迫和不自在。而对方却可能理解为:你或许不愿意就讨论的问题畅所欲言;或许你不愿向他披露你的观点;或许你一点都不愿意表露自己。
(4)利用积极的面部表情。面部表情能使自我表露意味深长。微笑、皱眉、迷惑的神态等等,都有助于对方进一步理解表露的内容。
(5)靠近对方或保持原来位置。如果你挪开身子,你会使人以为你要退出谈话和不愿露再自我表露了。如果挪近对方,或保持原来的位置,则表示你谈兴犹浓或意犹未尽,愿意继续表露。
(6)适当地使用身体接触。在某种意义上,自我表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接触。在自我表露时,只要表达的需要,我们也不妨直接接触对方的身体。直接接触对方的身体的主要方式包括轻拍或轻摸对方的身体。直接接触对方的身体可以视为一种辅助言语,是一种强有力的表达方式。
(7)避免语赘造成的说话停顿。不能养成“嗯”、“噢”、“啊”等停顿的习惯,这些语句可能被看作对开诚布公还有所犹豫,也可能被看作是打退堂鼓。
(8)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强调意思和兴致。如果声音呆板单调,这无疑在向对方表示,表露者似乎觉得枯燥厌倦了,或者觉得这种谈话简直是在浪费时间。抑扬顿挫的语调能表示一个人的兴致。此外,改变语速和韵律,会增加说话的效果。适当地改变语调,也能表示人的兴致和热情,并能帮助阐明某些特定的意思。
(9)说话声要让人听得清。自我表露时声音太轻,经常会被人看作言而不尽意,有所保留,或者不愿自我表露。
(10)发音要清晰。说话嘀咕不清,就像呆板的语调一样,表示你不乐意自我表露,发言清晰有助于你阐明自己的思想,也表示你乐意谈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