臖疡;𤴾疡子ɕin213iaŋ21tsɿ53xin213yang21zi53由病变引起肿大的淋巴结。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十七《菜之二·薯蓣》: “胯眼臖疡: 山药、沙糖同捣,涂上即消。先以面涂四围, 乃上此。”亦作“𤴾疡子”。 明李实《蜀语》: “寒热结瘣曰𤴾疡子○𤴾音幸,臖同。”清唐训方《里语征实》卷中下: “寒热结瘣曰𤴾疡子。𤴾音幸,臖同。疡音羊,创痈也。”民国二十一年《南溪县志》卷四 《礼俗下·方言》:“𤴾疡子,𤴾音幸,寒热结瘣而成也。”民国二十四年《云阳县志》卷十四《礼俗下·方言上》: “寒热结块曰𤴾疡子。”民国二十四年《蓬溪近志》卷七《风土篇·方言》: “寒热结块曰𤴾(音幸)疡子。”今蜀方言仍谓淋巴肿痛为“𤴾疡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