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制度的安排
合理安排就餐时间和正确分配食品数量是“合理的膳食制度”的最基本要求。
❶饮食次数和间隔时间:两餐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宜过长、过短。过长将引起强烈的饥饿感,影响活动效率,消耗体内贮备的能量;过短则影响食欲。决定两餐之间的时间间隔长短,应以食物停留在胃中的时间和维持满意的感觉为度。一般混合食物停留在胃中约为4小时左右,故两餐之间的间隔以4小时为宜。儿童每日宜进食四次,三餐及午后一次点心。初断奶,胃容量小,消化力弱,可进食5次。应遵守开饭时间,使定时进餐形成习惯,建立“动力定型”,这样,每到该进餐时就会有良好的食欲。另外,儿童进餐时间不应少于20—30分钟,要求儿童细嚼慢咽,专心吃饭不拖延。不能为了加快进餐速度,让儿童吃汤泡饭、水泡饭,更不应比谁吃得快。食物未经充分咀嚼就咽下,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
❷食物数量的分配:早晨醒后消化过程加强,上午儿童活动量大,故早餐应质量好、热能高,除了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外(如牛奶、豆浆、鸡蛋、熏豆腐干等),还应有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物(主食)和少量的脂肪。若早餐热能过低,儿童过早产生饥饿感,将影响午前二小时左右的活动,若不吃或主食吃的太少,还可能发生低血糖。脑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只能由葡萄糖来提供,低血糖使脑细胞的活动下降,甚至产生“低血糖休克”。应改变早餐热能过低的进食习惯。一般,各餐热能分配可按早餐占20%—25%,午餐占30%—35%,午后点心占10%—15%,晚餐占25%—30%来配备食物。农村幼儿园若不提供三餐,可于上午10点左右提供一次点心,除补充热能还应选择可供优质蛋白质、铁、钙、维生素A、胡萝卜素等营养素的食品。避免儿童因在家吃不好早餐,自带零食入幼儿园,边吃边玩,既不卫生又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