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膝关节韧带损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膝关节韧带损伤 膝关节韧带损伤关节韧带的稳定作用有两方面,一为机械地限制关节超过生理范围的运动,以及通过韧带内的神经纤维,在韧带承受张力时产生韧带肌肉反射,引起相应的肌肉收缩,以防止该关节超过生理范围的运动; 一为当肌肉不足以防止或克服这一运动时,韧带则机械地起到限制的作用。而当暴力超过韧带或其附着点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即会产生韧带损伤。韧带损伤分为捩伤及断裂。而在临床上二者之间并无截然的界限。有人主张把不影响到关节稳定性的损伤称为捩伤。但某些韧带断裂所造成的不稳定,依靠临床诊查手段,也并不一定能够发现。 图1 维持膝关节内侧稳定的“内侧结构” 1. 内侧副韧带 2. 鹅足 3. 半膜肌 4. 后斜韧带 5. 关节囊韧带后1/3 6. 关节囊韧带中1/3 7.关节囊韧带前1/3图2 维持膝关节外侧稳定的“外侧结构” 1. 股直肌 2. 股二头肌 3. 腓肠肌外侧头 4. 弓形韧带 5. 外侧副韧带 6. 腘肌腱![]() 图3 维持膝关节后侧稳定的“后侧结构” 1. 腓肠肌内侧头 2. 腘斜韧带 3. 关节囊韧带后1/3 4. 半膜肌 5. 腘肌 6. 跖肌 7. 腓肠肌外侧头 8. 弓形韧带 9. 腓骨头 10. 比目鱼肌维持膝关节内侧稳定的“内侧结构”包括: ❶静力因素有: 内侧关节囊韧带、内侧副韧带(浅层)、交叉韧带、后关节囊的内侧部分、内侧半月板; ❷动力因素有: 股内侧肌、鹅足(即缝匠肌,股薄肌及半腱肌的联合止点)、半膜肌的大部分止点、腓肠肌内侧头(图1)。 维持膝外侧稳定的“外侧结构”包括: ❶静力因素有:髂胫束、外侧副韧带、后关节囊的外侧部分、弓形韧带、交叉韧带及外侧半月板; ❷动力因素有: 股二头肌、腘肌、腓肠肌外侧头、股外侧肌(图2)。 维持膝后侧稳定的“后侧结构”包括: ❶静力因素有:后关节囊、腘斜韧带、弓形韧带; ❷动力因素有: 腘肌、腓肠肌内侧头与外侧头(图3)。 (2) 在上述功能解剖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确切及详细的临床检查方法,以区别关节不稳定的方位及因素。 单方向不稳定: 包括侧方不稳定及前后不稳定。侧方不稳定的检查在完全伸膝位及屈膝30°位两个位置上进行,向内及向外翻作应力试验。如仅在屈膝30°位检查时一侧间隙增宽,则损伤只涉及到侧副韧带。外翻应力试验阳性说明内侧韧带断裂,反之则为外侧韧带损伤。如在伸膝位检查也属阳性时,则损伤广泛,往往同时有侧副韧带、交叉韧带及部分后侧结构的损伤。但应注意和胫骨平台骨折所造成的侧方应力试验假阳性相鉴别。 前后不稳定的检查在屈膝90°位,胫骨旋转中立位进行前、后抽屉试验。前抽屉试验阳性表示前交叉韧带损伤,或包括内、外侧韧带损伤。后抽屉试验阳性表示除后交叉韧带断裂外,后侧结构也有部分损伤。 旋转不稳定: 在屈膝90°位,分别外旋及内旋小腿,作前后抽屉试验。当外旋小腿作前抽屉试验阳性,即胫骨内髁前移时,为前内侧旋转不稳定;作后抽屉试验阳性,即胫骨外髁后移时,为后外侧旋转不稳定。反之,当内旋小腿作前后抽屉试验阳性时,为前外侧或后内侧旋转不稳定。分别说明相当结构的损伤。 无论是对韧带的机械稳定作用,或是对不稳定试验的含义,目前仍有不同的见解。 (3)在处理上,趋向采取更积极的早期手术治疗。但无论是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预后都和肌力,尤其是股四头肌肌力的恢复有密切关系。因此,早期的股四头肌锻炼十分重要。由于韧带断裂缝合后不能恢复其原有的张力,因此对陈旧性损伤的治疗,也需要利用动力稳定因素,而不单纯依靠韧带紧缩、韧带重建之类加强静力稳定因素的方法。 膝内侧韧带损伤 在膝关节韧带损伤中,内侧损伤最常见,多为屈膝时小腿受到外展外旋的暴力引起。内侧副韧带在屈曲位时后移,应力主要作用在关节囊韧带上,因此首先撕裂。一旦该韧带断裂,应力即作用在内侧副韧带上,再进一步外旋时,前交叉韧带抵于股骨外髁上而断裂。内侧半月板也有限制外旋的作用,因此也可能在边缘发生撕裂。膝关节内侧韧带断裂,前交叉韧带断裂和内侧半月板撕裂被称为膝关节损伤三联症。 内侧关节囊韧带的撕裂是最基本的病变。损伤部位和伤时的屈膝程度有关: 大于90°时,多伤在关节囊韧带的前部,接近伸直时则多伤及后部,而在此范围之间者,则往往伤及中部。内侧副韧带则多自其附着点断裂。 临床有小腿外展位受伤史。膝内侧肿胀,皮下淤血,内侧副韧带部压痛。侧方稳定试验应作为基本检查,在完全伸膝位及屈曲30°位分别进行,两侧对比。如有可疑时应作前后稳定试验及旋转稳定试验。急性期的检查最好在麻醉下进行,以消除肌肉紧张而造成的误差。对陈旧性病例。必须作各方位稳定试验的全面检查。X线检查应包括平片、膝强迫外翻位及抽屉试验位片。必要时行关节造影以确定损伤部位以及是否合并半月板损伤。当临床检查无不稳定趋势时,可行石膏固定6周,否则应手术治疗。早期手术对判断损伤及修复均较晚期容易。 急性损伤的手术探查必须首先逐层检查清楚各部位的创伤解剖。除自裂伤部检查内侧副韧带及关节囊韧带外,还应检查内侧半月板与关节囊韧带的关系。如从撕裂处不能看到关节内,则需要另作髌腱内侧切口探查。 韧带如自其附着点断裂,带有撕脱的骨折时,可将其复位固定。如自其本身断裂,则应对位缝合,其外以其它组织覆盖以加强之。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应先修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撕裂者,如系边缘撕裂可以缝合,否则应切除。后关节囊撕裂也应尽量缝合。采用褥式缝合穿经胫骨,将撕裂之后关节囊固定在胫骨后缘。损伤严重而无法直接缝合者,常需采用其他组织修补。 由于修复的韧带往往无法恢复其原有的张力,因此有必要增强其动力稳定因素,以弥补静力稳定因素之不足。为增强内侧的稳定,Slocum设计了鹅足移位术,将鹅足的下三分之二 (包括股薄肌及半腱肌止点)切断游离,向上翻转,与髌腱的远端内侧缝合(图4),可增强半腱肌控制外旋的力量。改良的鹅足移位术是利用缝匠肌前移,与股内侧肌后内缘并列缝合,使二者平行(图4),以提供内侧稳定的动力因素。 图4 鹅足移位术 1. 缝匠肌 2. 内侧副韧带 3. 半腱肌及股薄肌 陈旧性损伤可将内侧韧带的起点或止点连同骨块向上或向下移,或在体部重叠缝合,使其恢复张力。此外,上述各种修补方法,以及动力稳定因素的加强,都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更积极的作用。但必须考虑关节软骨的条件。术前后都必须十分强调肌力的锻炼。 膝外侧韧带损伤 膝关节在屈曲位时外侧韧带松弛,且由于对侧下肢的保护,暴力很难作用于膝关节内侧产生内翻应力。因此外侧韧带损伤少见。一旦出现内翻暴力时,可使外侧副韧带自腓骨头撕脱或腓骨头骨折。其他外侧结构也会有合并损伤,严重者可造成腓总神经损伤。其诊断可参考内侧韧带损伤。 单纯侧方不稳定时,保守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结果。如有旋转不稳定则应考虑手术。如损伤严重不能直接修复时,可根据旋转不稳定的方位行手术修补。 膝交叉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损伤多为过伸暴力或强力外展外旋小腿所造成。后交叉韧带损伤多发生于屈膝位,暴力自前方打击胫骨上端使向后移而引起。当后交叉韧带在屈膝位受伤断裂时,有可能合并前交叉韧带的部分损伤。单独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少见,其最常见的合并伤为内侧副韧带或半月板撕裂。前交叉韧带撕裂可发生在起点、止点或体部。发生于起点者多带有胫骨棘之骨块,于止点者则往往不带有股骨外髁的骨块。后交叉韧带撕裂也可发生在股骨髁或胫骨髁间部,后关节囊可能同时撕裂。 体检时可出现前或后不稳定,合并侧副韧带损伤时还可出现旋转不稳定。但当存在肌肉痉挛、关节积液,关节游离体等情况时,可出现假阴性。膝关节镜检可协助诊断。但当包裹于交叉韧带外之滑膜完整时,则只有在探查时切开滑膜检视才能肯定。 部分断裂者可以保守治疗,吸除关节积血,加压包扎。消肿后以长腿石膏固定于伸直位6周。完全断裂者应尽早修复。陈旧性者如股四头肌强有力,一般可以不处理。但有人认为: 为减少晚期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机会,仍应考虑修补。可利用髂胫束,半腱肌,股薄肌或半月板修复前交叉韧带,以及利用股薄肌,半腱肌,腘肌腱或半月板修复后交叉韧带。近年来,人工代用品尚在实验室阶段。 膝内侧韧带钙化 膝内侧韧带损伤钙化又称Pelleg-rini-Stieda病。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在股骨髁部起点处撕裂后,局部出现血肿及创伤性炎症反应,软组织退变及坏死,钙盐沉着。炎症消退后,钙质可部分或完全吸收,或骨化而与股骨髁连成一体。影响侧副韧带向后滑动,使膝关节活动受限。在X线片上可看到股骨内髁相当于内侧副韧带之起点处有钙化影,或三角形骨化阴影。当钙质已形成时,在局麻下多次穿刺可使之吸收,严禁被动活动,如按摩推拿等。 ☚ 股四头肌断裂 膝关节积血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