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膏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膏淋

病名。又名肉淋。指淋症而见小便如米泔或脂膏者。多因肾虚不固或湿热蕴蒸下焦所致。《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膏淋者,淋而有肥状似膏,故谓之膏淋,亦曰肉淋。此肾虚不能制于肥液,故与小便俱出也。”《证治要诀·淋闭》:“有似淋非淋,小便色如米泔,或便中有如鼻涕之状,此乃精液俱出,精塞窍道,故便欲出不能而痛……此即膏淋。”治宜补益脾肾,固涩脂液为主。方用鹿角霜丸、菟丝子丸、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等。膏淋因湿热蕴蒸下焦所致者。尿出时灼热,涩痛较虚症明显。《医碥·淋》:“膏淋,湿热伤气分,水液浑浊,如膏如涕如米泔。”治宜清利湿热为主。方用萆薢饮、八正散、海金沙散等。参淋条。本证可见于乳糜尿、前列腺炎、泌尿系感染等疾患。

膏淋

膏淋

指小便频、急、热、痛,且尿液混浊,放置后尿液上有浮油如脂膏为特征的病证。为中老年妇女多发病。多因湿热阻滞下焦,清浊相混,脂液下流所致。亦有日久反复不愈,肾虚下元不固,不能制约脂液下泄而成者。辨证论治:
❶湿热阻滞者,小便混浊如米泔水,放置后有沉淀物如絮状,上有浮油如脂,或夹有凝块,或混有血液,尿道热涩痛疼。舌红,苔黄腻,脉濡数。以程氏萆薢分清饮(见尿浊)加减清热除湿,分清泄浊。若气滞少腹,尿涩不畅者加乌药、青皮;小便挟血者加小蓟、藕节、茅根。
❷脾气虚者,病久不已,反复发作,淋出如脂,涩痛反见减轻,但形体日渐消瘦,头昏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补益脾气。
❸肾精虚者,久病体虚,淋出如脂,身倦乏力,形体消瘦,面色不华,腰膝酸软。脉象沉细无力,舌质淡而瘦,苔薄白。以六味地黄丸加菟丝子、芡实、沙苑蒺藜、莲须、生龙牡等补肾固精。若肾阳虚而兼见四肢清冷、畏寒者,可用金匮肾气丸。针灸治疗:以膀胱俞、中极、阴陵泉、行间、太溪为主穴。湿热者加蠡沟、三阴交;肾虚者加肾俞、关元、复溜。调护:
❶不需卧床休息,但应避免劳累,避免体力劳动。
❷每日应清洗会阴,防止细菌、真菌感染。
❸忌食脂肪及油腻食物,忌辛辣刺激食物。
❹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水果如西瓜、番茄、梨等。多吃木耳、山楂、糖醋蒜等可化脂。

☚ 尿浊   劳淋 ☛

膏淋

淋证的一种。出自《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又名内淋。以尿液浑浊如米泔为特征。或兼有尿道灼痛,身体消瘦等。

膏淋gāo lìn

病名。即小便稠浊,色如脂膏或米泔为特征的淋证。《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膏淋者,淋而有肥状似膏,故谓之膏淋,亦曰肉淋。”

膏淋ɡāolìn

淋证之一。出《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又名内淋。症见小便混浊如米泔, 或如鼻涕, 或如脂膏, 溲行不畅。有虚实之分。虚证多因脾肾虚弱, 不能制约脂液, 尿出时无灼热, 涩痛亦轻,常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气短体倦等。治宜补益脾肾, 固涩脂液。方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菟丝子丸等。实证多因湿热蕴结下焦, 以致气化不利, 清浊相混, 脂液失约, 尿时灼热涩痛, 可兼见发热、腰痛、头痛等。治宜清化湿热, 分清去浊。方用萆薢分清饮、海金沙散等。参见淋条。本证可见于丝虫病、泌尿系感染、结核、前列腺炎等疾病。

膏淋

膏淋

膏淋是指淋证而见小便混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脂膏者。《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云:“膏淋者,淋而有肥,状似膏,故谓之膏淋,亦曰肉淋”。
膏淋有虚实之分,虚证多因脾肾虚弱,不能制约脂液。《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此肾虚不能制于肥液,故与小便俱出也”。实证多因湿热蕴结下焦,以致气化不利,清浊相混,脂液失约。《医碥·淋》说:“膏淋,湿热伤气分,水液浑浊,如膏如涕如米泔”。膏淋可以根据虚实的情况,分别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虚证膏淋: 症见尿出如脂,溲时无灼热,涩痛亦轻,头晕耳鸣,气短体倦,舌质淡,脉细软无力,多反复发作,病程较长。此乃病久脾肾两亏,下元不固,不能制约脂液。治宜补益脾肾,固涩脂液,方用膏淋汤为主。用党参、山药补脾;地黄、益肾;芡实、龙骨、牡蛎、白芍固涩脂液。亦可应用大补元煎加减。
实证膏淋: 症见小便混浊,如米泔水,或挟凝块、尿时灼热疼痛,可兼见发热、腰痛、头痛等。此乃下焦湿热蕴结,气化不利,脂液失于约束。治宜清化湿热,分清去浊,方用萆薢分清饮为主。用萆薢、菖蒲分清泌浊;黄柏、车前子清热利湿;白术、茯苓健脾除湿;莲子芯、丹皮清心活血通络;使清浊分,湿热去,络脉通,脂液重归其道。若少腹胀,尿涩不畅者,加乌药、青皮;小便挟血者,加小蓟、藕节、茅根。

☚ 劳淋   浊证 ☛

膏淋gāo lìn

chyloid stranguria; stranguria marked by chyluria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