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耳下部的唾液腺。也称耳下腺。1919年汤尔和译《诊断学》下卷:“唾腺最宜注意者为腮腺。在常态,此腺不能触知。及发炎症(特发性及转移性腮腺炎),则疼痛肿胀。若陷于化脓时,下颌角上部生肿瘤,呈波动,但习见之。”
系口腔腺体之一。成对,略呈不规则的三角形,位于下颌后窝内和咬肌后缘的表面。腮腺外面包有结缔组织囊,腮腺管从腮腺前缘近上端处发出,先在咬肌表面前行,至咬肌前缘再弯成直角向内,穿颊肌,开口于平对上颌第2臼齿的颊粘膜上。腮腺分泌液除湿润口腔外,还含有消化酶,使食物在口腔内进行化学消化。腮腺在小儿时易患流行性腮腺炎,以后易发生细菌性炎症及肿瘤等。
是三大唾腺之一。位于外耳道前下方,咬肌后缘和下颌后窝处。重约15~20g,呈三角楔形。由腮腺前缘发出腮腺导管,开口处对上颌第2磨牙的颊粘膜上。副腮腺多位于腮腺管起始处的上方,其导管汇入腮腺管。
腮腺
腮腺属于管泡状浆液腺,是大唾液腺中之最大者,色浅黄而质软,重15~30g,位于外耳门前下方,下颌骨与胸锁乳突肌上端之间。
腮腺呈不规则的扁锥体形,可划分为
❶浅面,略似三角形,上达颧弓附近与颞骨鼓部,和外耳道软骨相接;向前贴附于咬肌后部表面; 向后与乳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相接;下端达二腹肌后腹下方或颈动脉三角,为皮肤、浅筋膜及颈阔肌后缘所覆盖;
❷上面,狭小而凹陷,邻接外耳道软骨部与颞下颌关节后面;
❸前内侧面被下颌支后缘压成沟,覆盖咬肌后下部、颞下颌关节外侧面及其附近的下颌支,向前达下颌支内面与翼内肌相接;
❹后内侧面,邻接乳突、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茎突及其肌群;
❺前内侧面,与后内侧面遇合而成内侧缘,突向深方而邻接咽侧壁。故腮腺可分为浅、深两部。浅部位于咬肌后部表面,又称面突;深部突入下颌支后内侧,位于下颌后窝,故又称下颌后突。浅深两部于下颌支后缘,以厚薄不定的腮腺峡相连。因深部位置较深,如有病变,不如浅部容易作出诊断。
腮腺为颈深筋膜浅层构成的被囊所包裹,囊的浅层致密,与腮腺表面紧密相连,向上附于颧弓,向前连于咬肌筋膜,向后连于胸锁乳突肌筋膜。由浅层发出的间隔伸入腺质内,将其隔成许多小叶。囊的深层较薄弱,向上后附着于茎突和颞骨鼓部,向下附着于颌支内面,并与附近的肌外膜相续。在茎突和下颌骨内面之间的深层明显增厚而构成茎突下颌韧带。由于被囊伸展性小,患流行性腮腺炎时,腺体肿胀压迫被囊和神经而引起疼痛。腮腺内有面神经的分支、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颞浅

图1 腮腺及其毗邻结构
1.面神经颞支 2.面神经颧支 3.面横动脉 4.腮腺管 5.面神经颊支 6.面动脉 7.耳大神经 8.咬肌 9.腮腺 10.副腮腺 11.颞浅动脉 12.耳颞神经
动脉和耳颞神经通过。面神经腮腺丛的位置最浅,其深方为下颌后静脉和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由颞浅静脉和上颌静脉合成,从腺下端穿出汇入颈外静脉;颈外动脉在未穿入腺质前或在腺质内,向后发出耳后动脉,然后从后内侧面穿入腮腺,分成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颞浅动脉由腺的上端穿出,上颌动脉由腺的前内侧面穿出(图1,2)。

图2 腮腺的横切面(示意图)
1.翼内肌2.咽壁3.颈外动脉4.茎突及其肌群 5.颈内动脉 6.迷走神经 7.颈内静脉 8. 胸锁乳突肌 9.二腹肌后腹 10.面神经分支 11. 面后静脉 12.腮腺 13.腮腺咬肌筋膜 14. 咬肌 15. 皮下组织 16. 皮肤
腮腺管由小叶间和叶间的管汇集而成的数条小管,最后汇合成腮腺管,长约15cm,管壁厚,由腺体前缘中点处穿出,在颧弓下方一横指处,水平地于咬肌表面行向前,其上方有面横动脉和面神经颧支,下方有面神经颊支伴行,达咬肌前缘时以直角转向内穿颊脂体及颊肌,开口于平对上列第二磨牙处的颊粘膜。该处粘膜有时呈乳头状隆起,开口处管径最狭窄。在腮腺管与颧弓之间有形状、大小不定的与腺体分离的腺质块,称为副腮腺,在中国人的出现率为17%。
血管、淋巴和神经:腮腺的动脉由颈外动脉两终末支一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穿经腮腺时分支供给。静脉是注入下颌后静脉。在腺的表面和腺质内有2~3个淋巴结,称为腮腺浅和深淋巴结。淋巴管经下颌下淋巴结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副交感神经来自舌咽神经,其节前纤维起自下泌涎核,经舌咽神经的岩小神经到耳神经节换元后,发出节后纤维经耳颞神经支配腺细胞分泌,血管扩张;交感神经来自脊髓胸
1~2段,在颈上神经节换元后,节后纤维随颈外动脉丛到达腺体,使血管收缩。感觉纤维来自耳大神经的分支和耳颞神经的腮腺支。
腮腺
腮腺是涎腺(唾液腺)中最大的一对腺体,分别位于颜面两侧,耳的下前方、下颌骨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并突向嚼肌浅面。一般重量14~28g。
腮腺嚼肌筋膜是颈深筋膜浅层的延续,包绕整个腮腺。浅面筋膜较致密,与腺体紧密相连。上附着在颧弓,前与嚼肌表面筋膜连续,下至下颌下缘及下颌角,深面的筋膜薄弱而不完整,上附于颅底,下后份增厚成茎突下颌韧带。腮腺筋膜向腺体内伸入形成许多间隔,而将腮腺分成无数小叶。
颧弓下,腮腺导管上,腮腺前缘与嚼肌前缘之间,在部分人体有独立小块腺体名副腮腺。多数接近于导管的近侧端,有的副腮腺部分重叠于导管的浅面。副腮腺与腺体不连续,其排泄管直接入腮腺主导管。
腮腺由无数小叶组成,小叶之间为疏松蜂窝组织,即筋膜分出的间隔。间隔组织中有血管、淋巴管及较大的导管,腮腺的整个导管形似树枝状,最小的分支是润管,较大的支与主干是排泄管,润管与排泄管间则为纹管。腺泡位于润管的末端。腺泡、润管与细纹管位于小叶内,大的纹管与排泄管位于间隔组织中。
腺泡: 涎液由润管末端处腺泡的细胞产生,然后经润管、纹管与排泄管排入口腔。腺泡呈球状或囊泡状,由能分泌涎液的锥形上皮细胞,成单层紧密排列围绕成一中心小腔。腺泡的上皮细胞为浆液细胞。其为嗜酸性,核呈圆形位于基底部。基底部有的还能见到嗜碱性的极口。胞浆内有大量的分泌颗粒即酶原颗粒。电镜下可见内质网,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其他还可见到线粒体、溶酶体与高尔基器等。高尔基器参加分泌物的浓缩和糖的装配,使多糖加上由内质网来的蛋白质合成为糖蛋白。其离开高尔基器合成为颗粒储存起来,并在一定的刺激下排出。细胞分泌时,分泌颗粒减少,且靠近游离端。细胞体积变小,胞核增大,核仁明显。腺胞细胞之外有一层基底膜分隔腺泡细胞与结缔组织基质。基底膜与腺泡上皮细胞之间有肌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体积小,胞核大,几乎占据整个细胞。它有一细胞体与一些长的含有肌纤维的胞浆突。胞浆突呈放射状包绕着腺泡表面,形似篮子。电镜下见细胞器位于核周围,在胞浆膜内侧有许多微吞噬小泡。胞浆突内有纵行排列的细丝,常聚合成致密小体。腺泡内还有胆碱能与肾上腺素能的无髓神经末梢,位于分泌细胞间以及分泌细胞与肌上皮细胞间。
润管: 腺泡中央的小腔与细小的而衬有扁平或立方形上皮细胞的润管相连,引流腺泡分泌的涎液(唾液)。上皮细胞胞浆少,染色较淡,胞核位细胞中央。电镜下的上皮细胞具有浆液细胞的特点。肌上皮细胞位于润管上皮细胞与基底膜之间,腮腺的润管比较长,可有几个润管互相连接。
纹管: 即分泌管,管壁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有圆形核位其中央。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的基底部有与细胞长轴平行的细条纹。电镜下其为基底细胞膜的深陷,形成许多垂直皱褶,在其陷入之间为排列成平行条状的线粒体。纹管的功能是排泄涎液,其细胞有再吸收功能。涎液通过时,其中钠、氯等离子及水被吸收,钾被排出细胞而至于涎液中。
排泄管: 通过其管将唾液从纹管运送入口腔。排泄管位于结缔组织的隔膜中。其起始端为假复层柱状上皮,而逐渐成为鳞状上皮。
腮腺的外形呈倒立锥状,分上、浅、前内及后内四面。上面邻近外耳道下壁及下颌关节后面。浅面微突起,呈三角形或卵圆形,上宽,至颧弓,外面被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后缘上份所覆盖。前内面邻近嚼肌、下颌支后缘和翼内肌。后内面邻近颞乳突、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茎突及附着其上的茎突舌骨肌、茎突舌肌和茎突咽肌、茎突舌骨韧带与茎突下颌韧带。前内面与后内面相交,形成内缘,延伸至咽壁。腮腺导管长4~6cm,直径约0.5cm。位于腮腺前缘,在颧弓下缘约24mm处,斜向下前方横过嚼肌浅面至其前缘,几成直角转向内穿过颊脂垫及颊肌,开口于颊粘膜平上颌第二磨牙咬合平面的乳头处。腮腺的深面在下颌骨与颞骨间比较狭窄,临床上常以此处为界而分为浅、深二叶和峡部。腮腺狭窄处为峡部,其外侧为浅叶,位于嚼肌后份的浅面,峡部内侧为深叶,位于下颌后窝及下颌支的深面。
腮腺的淋巴有三组: 一组为浅表的筋膜上淋巴结1~4个。一组为筋膜下腮腺浅面的淋巴结,其中1~2个位于耳前。另有1~3个位于腮腺下极颈外静脉附近,另一组为深层腺内淋巴结约有4~10个位于腮腺峡部、深叶和面后静脉附近。浅表的淋巴结引流来自腮腺、额颞部、面上部、泪腺与外耳的淋巴。深层淋巴结引流腭、鼻咽、耳咽管与中耳的淋巴。腮腺淋巴汇入颈浅、深淋巴结。颈外动脉走行至下颌支中、下1/3交界平面处,从腮腺后内面进入腮腺深面,亦有少数情况不进入腺体。在腺体内有耳后动脉分支。颈外动脉向后外斜行至下颌骨髁状突颈处分出颌内动脉,后者又分出面横动脉,向外行横过下颌近腮腺上缘处离开腮腺。这些血管与耳后动脉的分支供给腮腺。腮腺的静脉位于动脉浅面。神经的深面。面后静脉在腺体内,在相当于髁状突颈的平面起于颞浅静脉与颌内静脉,往下分为前后二支,前支与面静脉形成面总静脉,后支与耳后静脉形成颈外静脉。耳大神经绕下颌骨髁状突颈的内侧至其后进入腮腺,来自耳神经节的节后副交感纤维,伴随耳颞神经的腮腺支,布于腮腺,管理其分泌。来自交感神经颈上节的节后纤维,伴随颈外动脉及其分支参入耳颞神经,一部分纤维分布至腮腺。面神经主干由颞骨茎乳孔出颅后,斜向前下或水平向前并稍向外进入腮腺。主干在乳突根部露出。位于外耳道软骨与二腹肌后腹所形成角的分角线上,距颞乳突尖平均约10mm,距皮肤表面约20~30mm,在未进入腮腺以前分出数小肌支,进入腮腺后分为颞面及颈面两支,由前者分出颞支、颧支及颊支,后者分出颊支、下颌缘支及颈支。这些分支位于腮腺浅叶的深面结缔组织的隔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