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腐殖质形成的地带性规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腐殖质形成的地带性规律geographicalregularities of humus formalion

土壤腐殖质含量、组成和性质随纬度(或海拔高度)的变化呈规律性的变化。这种地带性规律由I.V.邱林(I.V.Tyirin)在1949年首先提出。它在自然植被下的土壤中表现较明显。就中国自然植被下的土壤而言,表土和1米土体中有机碳和有机氮的储量以黑土为最高。表土中分别为78和6.45吨/公顷,1米土体分别为170和14.8吨/公顷。由黑土带向西,依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荒漠土带的顺序而降低,荒漠土表土中有机碳和有机氮储量仅分别为4.7和0.24吨/公顷,1米土体中分别为18和0.76吨/公顷。由黑土带向南,依棕壤、黄棕壤带的顺序逐次降低,再往南至红壤和砖红壤带则又复升高。北方的黑土及栗钙土,其表土中的活性胡敏酸含量仅占胡敏酸总量的25%~35%;而南方的砖红壤、红壤和黄壤的活性胡敏酸含量则占胡敏酸总量的75%~100%;地处南北过渡地带的黄棕壤及棕壤的活性胡敏酸含量介于上述两者之间;高山地区土壤的活性胡敏酸含量的垂直变化不甚明显。各土壤表土的胡敏酸/富啡酸比值(HA/FA)亦呈规律性变异,东北地区的黑土最高,由此向西,依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荒漠土带的顺序逐渐减小,从1~2降为<1,同样,由黑土向南,经棕壤、黄棕壤、红壤至砖红壤区,表土的HA/FA比值由1~2降至0.45~0.65之间,部分红壤和砖红壤的HA/FA比值可低至0.20以下。在高山区,随着海拔增高,表土HA/FA比值也逐渐变小。例如,西藏高原的高山寒漠土(地处海拔5200米)的HA/FA比值为<0.40,而其下的草毡土、黑毡土、巴嘎土和山地棕壤则分别为1.0、0.6、0.44和0.74。胡敏酸的光密度(E4)也有一定变化规律,北方黑土及栗钙土其值为2~3;南方的砖红壤、红壤通常<1或接近于1;高山区土壤多数也<1。腐殖质含量、组成和性质的地带性变异,反映了生物、气候因素在腐殖质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母岩和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有时可使此一变异不明显。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