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脫tuō❶免。路喬如《鶴賦》:“故知野禽野性,未脫籠樊。” ❷脫落,去掉。《古文苑》蔡邕《短人賦》:“脫柄椎兮搗薤杵,視短人兮形如許。” 脫tuoC393 与“脱”同。 〖脫〗 粵 tyut3〔痛雪切〕普 tuō ❶ 脫離,脫落。方苞《左忠毅公軼事》:「左膝以下,筋骨盡〜矣。」 ❷ 遺漏。班固《漢書》:「文字異者七百有餘,〜字數十。」 ❸ 解脫。陶淵明《歸去來辭.序》:「親故多勸余為長吏,〜然有懷。」(長【粵 zoeng2〔獎〕普 zhǎng】吏:官職名。) ❹ 逃脫。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身獨去,已至軍矣。」 ❺ 脫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矣。」 ❻ 冒出,有成語「〜穎而出」。《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而出。」(蚤:通「早」,一早。穎:錐子。) ❼ 簡略。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無禮則〜。」 ❽ 假如。馬中錫《中山狼傳》:「〜有禍,固所不辭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