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血症pyemia化脓性细菌由局部化脓灶侵入血液,在身体其他部位引起继发性脓肿的全身性病理过程。脓血症时,血液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细菌。细菌栓子停留在多血管的器官(如肾、肺或肝),引起继发性小脓肿。脓血症本质上也是一种由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 脓血症细菌栓子或感染血栓,从局部化脓病灶脱落,间歇地进入血液循环,在身体各处的组织器官内发生转移性脓肿。表现为阵发性寒战、高热及转移性脓肿的相应症状。治疗以处理局部感染灶、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提高全身抵抗力及对症治疗为主。 脓血症 脓血症细菌栓子或脱落的感染血栓,间歇地进入血液循环,并在体内的其他组织或器官内形成转移性脓肿者,称为脓血症。大多数继发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感染如疖、痈、大面积烧伤等。和败血症一样,脓血症也发生在病人全身情况差和致病菌毒力大,数量多的情况下。 脓血症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心、肝、肾等发生混浊肿胀、灶性坏死和脂肪变性,以及由感染性血栓停留在小血管所引起的肾、肺、脑、皮下组织和肌肉等的转移性脓肿。 脓血症的发热常在突然的剧烈寒战后发生。由于细菌栓子间歇地进入血液循环,寒战和发热的发生呈阵发性,且一日内可发生多次。间歇期间的体温可正常。故发热呈弛张热型。病程多数呈亚急性或慢性。病人贫血明显。自第二周起,转移性脓肿可不断出现。在腰背和四肢的皮下组织或肌肉内的转移性脓肿常无疼痛,压痛也甚轻微,故不易引起注意。因此,须经常检查病人,才能及时发现。内脏的转移性脓肿常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肺脓肿有恶臭痰,肝脓肿有肝肿大、压痛、膈肌升高等。 寒战和高热的阵发性发作,以及转移性脓肿的出现,是脓血症的临床诊断依据。在寒战、高热时采血送细菌培养,如为阳性结果,则可以肯定诊断。 脓血症也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化脓性感染,有一定的死亡率。治疗包括去除病因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参见“败血症”条)。在治疗过程中,尚应经常检查病人,及时切开新发现的转移性脓肿。 ☚ 败血症 毒血症 ☛ 00014989 |